高新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技术

发布时间:2023-2-9 9:41:24

公布日:2022.02.25

申请日:2021.12.13

分类号:D21H17/01(2006.01)I;D21H11/00(2006.01)I;D21H21/10(2006.01)I;D21H17/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及使用方法,抄纸机流水线依次进行散浆、除杂、精浆、打浆和添加剂混合后,经过制浆混合后的浆料进行纸料流送阶段,纸料流送至污泥反应池后,加入滤水酶,然后进行搅拌,反应温度为30‑6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40‑70分钟,滤水酶作用后,纸料进入网部阶段,加入助流助滤剂,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位30‑6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10‑25秒,最后依次经过压榨部、烘干部、表面施胶、烘干部、压光后卷取成纸。通过在反应池中加入滤水酶能够清楚部分细小的纤维和水溶性的胶质,通过降解纤维细胞壁的纤维素,有助于细胞壁的的剥离,增加纤维润胀和交织能力,提高滤水和脱水能力。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抄纸机流水线依次进行散浆、除杂、精浆、打浆和添加剂混合后;S2、经过制浆混合后的浆料进行纸料流送阶段;S3、纸料流送至污泥反应池后,加入滤水酶;S4、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反应温度为30~6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40~70分钟;S5、滤水酶作用后,纸料进入网部阶段;S6、加入助流助滤剂,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位30~6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10~25秒;S7、最后依次经过压榨部、烘干部、表面施胶、烘干部、压光后卷取成纸;S8、反应池中的污泥依次经过压榨部、烘干部、表面施胶、烘干部、压光后卷取成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酶由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戊碳糖酶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留助滤剂由羧甲基甲壳素、聚合氯化铝和膨润土所组成。

4.一种造纸废水深度化学处理污泥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反应池经过处理之后的污泥通过压榨部和烘干部首先进行脱水处理;S2、然后再经过表面施胶后再次进行烘干处理,利用压光设备进行压光处理;S3、最后卷取成纸即可。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及使用方法,具备提高浆料滤水和脱水能力等优点,解决了污泥处理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污泥处理困难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抄纸机流水线依次进行散浆、除杂、精浆、打浆和添加剂混合后;

S2、经过制浆混合后的浆料进行纸料流送阶段;

S3、纸料流送至污泥反应池后,加入滤水酶;

S4、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反应温度为30~6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40~70分钟;

S5、滤水酶作用后,纸料进入网部阶段;

S6、加入助流助滤剂,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位30~6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10~25秒;

S7、最后依次经过压榨部、烘干部、表面施胶、烘干部、压光后卷取成纸;

S8、反应池中的污泥依次经过压榨部、烘干部、表面施胶、烘干部、压光后卷取成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水酶由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戊碳糖酶所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助留助滤剂由羧甲基甲壳素、聚合氯化铝和膨润土所组成。

一种造纸废水深度化学处理污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反应池经过处理之后的污泥通过压榨部和烘干部首先进行脱水处理;

S2、然后再经过表面施胶后再次进行烘干处理,利用压光设备进行压光处理;

S3、最后卷取成纸即可。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及使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及使用方法,通过在反应池中加入滤水酶能够清楚部分细小的纤维和水溶性的胶质,通过降解纤维细胞壁的纤维素,有助于细胞壁的的剥离,增加纤维润胀和交织能力,提高滤水和脱水能力。

2、该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及使用方法,通过滤水酶作用后,加入助留助滤剂后,使得浆料在网部反应,可以方便微小粒子形成粒子团,在改善留着率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湿纸页的脱水效果。

3、该一种深度化学处理造纸废水污泥的方法及使用方法,反应池中的污泥由于本身的特异性而且污泥本来也是造纸原料,经过对反应池污泥进行滤水性处理后,让污泥的水方便滤除,直接让污泥成为原料可以进行造纸使用,对比现有技术中处理污泥中有机物再进行排放的方式上,对污泥进行废物利用的方式上更加的环保和先进,而且污泥用于相关产品的制造,提升物理强度,值得推广。

(发明人:王兴彦;曹传宁;张青超;梁德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