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2-12-16 14:29:26

申请日2021.04.13

公开日期2021.12.07

IPC分类B01D29/62;C02F1/52;B01D29/03;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油田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絮凝装置、传送机构和过滤装置。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箱、搅拌器和喷药器,所述絮凝箱的顶面安装有箱盖,箱盖的顶面连通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絮凝箱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集液箱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外表面,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过滤箱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对过滤网的表面进行清理,便于反复使用降低清理难度,同时降低影响过滤的效率。

8.jpg

权利要求

1.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絮凝装置(100),所述絮凝装置(100)包括絮凝箱(110)、搅拌器(140)和喷药器(150),所述絮凝箱(110)的顶面安装有箱盖(120),箱盖(120)的顶面连通固定有第一连接管(121),所述絮凝箱(110)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130),所述搅拌器(140)安装在所述絮凝箱(110)的一侧,所述喷药器(150)安装在絮凝箱(110)的一侧位于所述搅拌器(140)的下方;

传送机构(200),所述传送机构(200)包括循环泵(210),所述循环泵(210)的进液口连通有进液管(220),所述进液管(220)与所述絮凝箱(110)连通,所述循环泵(210)的出液口连通有出液管(230);

过滤装置(300),所述过滤装置(300)包括过滤箱(310)、第一步进电机(330)和第二步进电机(350),所述过滤箱(310)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出液槽(311)和排污槽(312),所述过滤箱(310)的顶面固定有集液箱(320),所述集液箱(320)与所述出液管(230)连通,所述集液箱(320)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30)安装在所述过滤箱(310)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30)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有过滤框架(340),所述过滤框架(340)与所述过滤箱(310)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框架(340)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341),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50)安装在所述出液槽(311)和所述排污槽(312)之间,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50)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轴杆(351),所述轴杆(351)的端部与所述过滤箱(310)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轴杆(351)的表面固定有分流板(360),所述分流板(360)与所述过滤箱(310)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140)包括伺服电机(141)、横杆(142)和搅拌杆(144),所述伺服电机(141)安装在所述絮凝箱(110)的一侧,所述横杆(142)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141)输出轴的端部,所述横杆(142)的另一端与所述絮凝箱(110)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14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絮凝箱(110)的底部,所述搅拌杆(14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过滤板(130),所述搅拌杆(144)与所述横杆(142)之间通过传动件(143)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杆(144)的表面固定有搅拌叶片(1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43)包括第一传动轮(1431)和第二传动轮(1432),所述第一传动轮(1431)键连接在所述横杆(142)的表面,所述第二传动轮(1432)键连接在所述搅拌杆(144)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轮(1431)与所述第二传动轮(1432)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145)成周向等距离间隔分布在所述搅拌杆(144)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箱(110)和所述过滤箱(310)的表面均固定有支撑柱(1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器(150)包括药泵(151)和喷药管(153),所述药泵(151)安装在所述絮凝箱(110)的表面,所述药泵(151)位于所述伺服电机(141)的下方,所述喷药管(153)安装在所述絮凝箱(110)的内部,所述药泵(151)与所述喷药管(15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52)连通,所述喷药管(153)的内部开设有喷药孔(15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孔(1531)沿所述喷药管(153)的表面成周向等距离设置,所述药泵(151)的进液口通过管道与外部药箱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箱(110)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环形板(112),所述箱盖(120)的表面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板(112)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板(122),所述第一环形板(112)与所述第二环形板(122)之间通过螺栓和螺帽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槽(311)和所述排污槽(312)的底部均连通固定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表面安装有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架(340)的表面固定有密封层,密封层与所述过滤箱(310)的表面滑动连接。

说明书

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油田中会产出许多污水,必须要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不然会污染环境,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也要尽量做到密闭处理,以便于保护外界环境不受污染。

目前,现有的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过滤网的表面容易残留杂质难以清理,影响过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旨在改善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过滤网的表面容易残留杂质难以清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絮凝装置、传送机构和过滤装置。

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箱、搅拌器和喷药器,所述絮凝箱的顶面安装有箱盖,箱盖的顶面连通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絮凝箱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所述搅拌器安装在所述絮凝箱的一侧,所述喷药器安装在絮凝箱的一侧位于所述搅拌器的下方,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絮凝箱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过滤箱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出液槽和排污槽,所述过滤箱的顶面固定有集液箱,所述集液箱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集液箱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有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与所述过滤箱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框架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出液槽和所述排污槽之间,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的端部与所述过滤箱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过滤箱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包括伺服电机、横杆和搅拌杆,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絮凝箱的一侧,所述横杆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絮凝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絮凝箱的底部,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过滤板,所述搅拌杆与所述横杆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固定有搅拌叶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键连接在所述横杆的表面,所述第二传动轮键连接在所述搅拌杆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片成周向等距离间隔分布在所述搅拌杆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絮凝箱和所述过滤箱的表面均固定有支撑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喷药器包括药泵和喷药管,所述药泵安装在所述絮凝箱的表面,所述药泵位于所述伺服电机的下方,所述喷药管安装在所述絮凝箱的内部,所述药泵与所述喷药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喷药管的内部开设有喷药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喷药孔沿所述喷药管的表面成周向等距离设置,所述药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与外部药箱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絮凝箱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环形板,所述箱盖的表面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板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帽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槽和所述排污槽的底部均连通固定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表面安装有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框架的表面固定有密封层,密封层与所述过滤箱的表面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物理密闭法油田污水处理设备,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管与外部污水管连通,将污水输送到絮凝箱的内部经过过滤板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然后搅拌器和喷药器同时工作,喷药器对污水进行药剂喷洒配合搅拌器使其快速充分溶解产生絮凝,然后利用循环泵将絮凝以后的溶液输送到集液箱的内部,通过集液箱将溶液分散向下滴落,使溶液经过过滤网并通过出液槽排出,长时间使用以后可以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轴杆和分流板进行旋转,使分流板将出液槽挡住,然后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工作带动过滤框架和过滤网进行翻转,这样附着在过滤网表面的杂质就会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向下掉落通过排污槽排出,这样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有利于对过滤网的表面进行清理,便于反复使用降低清理难度,同时降低影响过滤的效率。

(发明人:代昆鹏; 李源; 吴宗毅; 姚新云; 张玻; 张杰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