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膜生物反应器

发布时间:2022-12-14 11:43:35

申请日2021.04.26

公开日期2021.12.10

IPC分类C02F3/12;C02F3/00;C02F9/14

摘要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池,反应池内设有生物膜组件,反应池内侧壁设有过滤槽,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过滤槽连通,过滤槽靠近反应池的侧壁与反应池内部连通,生物膜组件设置在反应池的中心处,反应池的中心处插设出水管,出水管位于生物膜组件的内部。本申请具有使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的效果。

7.jpg

权利要求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生物膜组件(3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侧壁设有过滤槽(2),所述反应池(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与过滤槽(2)连通,所述过滤槽(2)的靠近反应池(1)的侧壁与反应池(1)内部连通,所述生物膜组件(31)设置在反应池(1)的中心处,所述反应池(1)的中心处插设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位于生物膜组件(3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2)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有格栅(21)、网板(22)、高密度脱氮填料(23),所述过滤槽(2)靠近反应池(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连接孔(24),所述连接孔(24)连通过滤槽(2)与反应池(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底部设有曝气风机(41),所述曝气风机(41)的出口连接曝气总管(42),所述曝气总管(42)延伸至反应池(1)内部,所述曝气总管(42)位于生物膜组件(3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延伸至反应池(1)内部的曝气总管(42)上连接曝气管(43),所述曝气管(43)水平设置,所述曝气管(43)在反应池(1)底部平行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上方设有盖板(13),所述盖板(13)覆盖反应池(1)开口,所述出水管(14)贯穿盖板(13),所述出水管(14)与盖板(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3)上设有观察口(131),所述反应池(1)内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12),所述液位刻度线(12)沿反应池(1)高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设置进水管(11)的一侧设有溢流槽(51),所述反应池(1)靠近溢流槽(51)一侧的侧壁高度低于反应池(1)其他侧壁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51)底部设有输水泵(53),所述输水泵(53)通过输水管(54)连接进水管(11)。

说明书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膜生物反应器可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净化,同时可对污水进行深度除磷脱氮。

目前膜生物反应器大多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主要用于大型企业的大量污水的处理工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对于少量的污水处理缺少结构节凑、体积小的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本申请提供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生物膜组件,所述反应池内侧壁设有过滤槽,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过滤槽连通,所述过滤槽靠近反应池的侧壁与反应池内部连通,所述生物膜组件设置在反应池的中心处,所述反应池的中心处插设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生物膜组件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池内部设有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槽,并将生物膜组件置于反应池内部,再从出水管吸出过滤净化后的污水,实现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的,所述过滤槽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有格栅、网板、高密度脱氮填料,所述过滤槽靠近反应池的侧壁上开设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过滤槽与反应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网板和高密度脱氮填料对污水进行初次过滤拦截,同时减少纤维、毛发等杂质进入反应池内部,减小膜面受到杂质污染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反应池底部设有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的出口连接曝气总管,所述曝气总管延伸至反应池内部,所述曝气总管位于生物膜组件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风机产生的气体通过曝气总管送到反应池内部,利用曝气形成的强烈搅拌作用来实现膜面的错流效果,减小泥污粘附在生物膜组件上的可能性,使生物膜组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可选的,延伸至反应池内部的曝气总管上连接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水平设置,所述曝气管在反应池底部平行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曝气管同时工作使膜面的错流效果更强烈,进一步减小泥污粘附在生物膜组件上的可能性,提升生物膜组件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反应池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反应池开口,所述出水管贯穿盖板,所述出水管与盖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对反应池进行覆盖密封,减小外部杂质和污染物进入反应池的可能性,增大反应池对使用场地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观察口,所述反应池内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所述液位刻度线沿反应池高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反应池内的水位进行观察,当反应池内的水位过高时,调整进入反应池内部污水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反应池设置进水管的一侧设有溢流槽,所述反应池靠近溢流槽一侧的侧壁高度低于反应池其他侧壁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槽内部污水高度高于反应池靠近溢流槽一侧的侧壁时,多余的污水会流到溢流槽内部,减小污水从反应池内溢出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溢流槽底部设有输水泵,所述输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溢流槽底部的污水继续泵送至反应池内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反应池内部设置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槽,并将膜组件置于反应池内部,达到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的同时使反应器结构更加紧凑的效果;

2.通过在反应池内设置曝气总管,利用曝气形成的强烈搅拌作用来实现膜面的错流效果,达到使生物膜组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效果。

(发明人:刘康华; 任海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