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5.11
公开日期2021.12.03
IPC分类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初效过滤板,所述过滤池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内部开设有主通道,多个所述搅拌叶片的内部开设有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多个所述副通道均连通,所述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输料泵。本实用新型设置搅拌轴、搅拌叶片、进料管、输料泵和第二电机,使得搅拌叶片在转动的同时将絮凝剂送入到污水中,从而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初效过滤板(2),所述过滤池(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轴(3)的内部开设有主通道(5),多个所述搅拌叶片(4)的内部开设有副通道(6),所述主通道(5)与多个所述副通道(6)均连通,所述过滤池(1)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7)上设置有输料泵(8),所述过滤池(1)的内部设置从上到下设置有下料台(9)和输料机构(10),所述下料台(9)为左高右低的斜坡状,所述下料台(9)的一端设置有下料槽和下料孔,所述下料槽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下料孔内设置有下料管(12),且所述下料管(12)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初效过滤板(2)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池(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电机(14),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3)的一端连接,所述搅拌叶片(4)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副通道(6)连通,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单向导通阀(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机构(10)包括输料管(101)、螺旋推料轴(102)和第三电机(103),所述输料管(101)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的底端内部,且输料管(10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池(1)的外部,所述输料管(101)内设置有锥形腔,所述下料管(12)的底端与所述锥形腔连通,所述螺旋推料轴(102)转动设置在所述输料管(101)内,所述第三电机(103)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推料轴(102)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槽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滤水孔(17),所述输料管(10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滤水孔(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出液管(19)。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按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
污水处理中的絮凝是指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一液分离的目的,但是污水处理在絮凝过程中,通常加入的絮凝剂无法和污水充分混合,导致絮凝时间过程,降低污水处理效率,同时絮凝后的絮凝物在排出时,通常其内部仍然存在大量的水,造成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凝絮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初效过滤板,所述过滤池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内部开设有主通道,多个所述搅拌叶片的内部开设有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多个所述副通道均连通,所述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输料泵,所述过滤池的内部设置从上到下设置有下料台和输料机构,所述下料台为左高右低的斜坡状,所述下料台的一端设置有下料槽和下料孔,所述下料槽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下料孔内设置有下料管,且所述下料管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初效过滤板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池的背面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搅拌叶片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副通道连通,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单向导通阀。
优选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输料管、螺旋推料轴和第三电机,所述输料管设置在所述过滤池的底端内部,且输料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池的外部,所述输料管内设置有锥形腔,所述下料管的底端与所述锥形腔连通,所述螺旋推料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输料管内,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推料轴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料槽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滤水孔,所述输料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滤水孔。
优选的,所述过滤池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出液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搅拌轴、搅拌叶片、进料管、输料泵和第二电机,使得搅拌叶片在转动的同时将絮凝剂送入到污水中,从而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设置有输料管、螺旋推料轴、第三电机,使得进入到输料管内的絮凝物中的含有的水分被充分挤出,便于对后续絮凝物的运输处理和防止水资源浪费。
(发明人:郭徽; 李刚道;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