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5.12
公开日期2021.12.03
IPC分类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依次通过水管相连的过滤池、沉淀区、净化区及储水池,相连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沉淀区包括人工河道,所述人工河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泥沙层、细砾石层及粗砾石层,所述人工河道的进水管设于泥沙层;所述净化区包括池塘及人工湿地,所述池塘设于人工河道与人工湿地之间;所述池塘内设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人工湿地内设有挺水植物。该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采用生态系统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其可作为再生水用于景观地,不仅操作成本低,而且环保绿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水管(5)相连的过滤池(1)、沉淀区(2)、净化区(3)及储水池(4),相连水管(5)上均设有控制阀(51),所述沉淀区(2)包括人工河道(21),所述人工河道(21)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泥沙层(211)、细砾石层(212)及粗砾石层(213),所述人工河道(21)的进水管设于泥沙层(211);所述净化区(3)包括池塘(31)及人工湿地(32),所述池塘(31)设于人工河道(21)与人工湿地(32)之间;所述池塘(31)内设有沉水植物(311)和浮叶植物(312),所述人工湿地(32)内设有挺水植物(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31)内还设有滤食性鱼类(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食性鱼类(313)包括鲢鱼、鳙鱼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内靠近进水口处设有格栅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料口(12),所述排料口(12)处设有可开启及关闭的盖体(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砾石层(212)的细砾石直径为1-10 mm,所述细砾石层(212)的厚度设为3-5 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砾石层(213)的粗砾石直径设为10-100 mm,所述粗砾石层(213)的厚度设为5-10 c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层(211)的厚度设为2-3 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311)包括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浮叶植物(312)包括睡莲、萍蓬草或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挺水植物(321)包括芦苇、香蒲、黄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
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三方面,据统计,生活用水占30 %,工业及果菜花卉生产占60 %,生态用水(绿化)不到10 %,其中由于工业用水污染性较大,需要经过特殊治理才能回收利用,而生活污水主要成分包含氮、磷、有机质、病原菌等,其中氮、磷是对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有机质可提高土壤肥力,但是过量的废料则会影响土壤上的作物生长,使该处水质变差。随着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如果能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作为再生水用于景观地,则不仅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现在对于这一部分也有研究,但是在生活污水处理上需要借助污水处理设备或者生态治理,这会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该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采用生态系统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其可作为再生水用于景观地,不仅操作成本低,而且环保绿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水管相连的过滤池、沉淀区、净化区及储水池,相连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沉淀区包括人工河道,所述人工河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泥沙层、细砾石层及粗砾石层,所述人工河道的进水管设于泥沙层;所述净化区包括池塘及人工湿地,所述池塘设于人工河道与人工湿地之间;所述池塘内设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人工湿地内设有挺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池塘内还设有滤食性鱼类。
进一步地,所述滤食性鱼类包括鲢鱼、鳙鱼中的一种或两种。水体中有肥料时会长出浮游生物,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等为食物,而池塘中的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可为池塘内的水中增加氧气,供滤食性鱼类呼吸;整个形成生态链,促进水质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内靠近进水口处设有格栅板。可过滤掉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处设有可开启及关闭的盖体。污水中的沉淀物由排料口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细砾石层的细砾石直径为1-10 mm,所述细砾石层的厚度设为3-5cm。
进一步地,所述粗砾石层的粗砾石直径设为10-100 mm,所述粗砾石层的厚度设为5-10 cm。
进一步地,所述泥沙层的厚度设为2-3 cm。生活污水经过滤沉淀后进入泥沙层中,泥沙层可对污水中的微粒杂质进行吸附,使得粗砾石层上方为净化后的干净水质。
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浮叶植物包括睡莲、萍蓬草或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香蒲、黄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沉水植物种植在水底,植物各部分都能吸收养料,包括氮、磷等,通气组织发达,有利于对水中进行空气交换;浮叶植物叶分布于水面,可利用叶表面的气孔对水中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增加水中氧含量,促进水中沉水植物的生长;挺水植物一般生长在浅水区,它的根生长在泥土中,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有利于水质的生态修复。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该种景观地再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采用生态系统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其可作为再生水用于景观地,不仅操作成本低,而且环保绿化。
(发明人:周涛; 黄翠; 夏正高; 周伟恒; 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