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1228
公开(公告)日 20210129
IPC分类号 B01D29/03; B01D29/62; B01D29/94; 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废水处理设备及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及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进水管,所述过滤罐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与设置在所述过滤罐内壁上的条形槽滑动配合的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转动安装有过滤板,且当所述过滤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与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的第一L型杆抵接,两个所述固定架还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牵引绳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收卷组件连接,所述收卷组件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带转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装置在实现过滤的同时可方便过滤板上的大颗粒杂质不停机处理,且在处理过程中实现进水管的自动闭合,有效的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1)及安装在所述过滤罐(1)上的进水管(5),所述过滤罐(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架(8),所述第一连接架(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与设置在所述过滤罐(1)内壁上的条形槽(11)滑动配合的固定架(9),两个所述固定架(9)之间转动安装有过滤板(7),且当所述过滤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架(8)上的第一L型杆(10)抵接,两个所述固定架(9)还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牵引绳(26)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1)上的收卷组件连接,所述收卷组件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1)上的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带(28)转动连接;
所述进水管(5)上设置有阀门(17),所述阀门(17)上固定有齿轮(18),所述齿轮(18)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机(6)连接,所述过滤罐(1)的侧端还安装有排渣管(4),且所述排渣管(4)突出所述过滤罐(1)的内壁,当所述第二电机(6)驱动收卷组件运动,以通过牵引绳(26)驱动固定架(9)及过滤板(7)垂直移动,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齿轮(18)驱动阀门(17)逐渐闭合,且当过滤板(7)与所述排渣管(4)抵接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齿轮(18)脱离,此时阀门(17)处于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7)上朝向所述过滤罐(1)内侧底部且远离所述固定架(9)的一侧固定有配重块(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1)的内侧还固定有第二连接架(13),所述第二连接架(13)上铰接有推动架(12),当所述推动架(12)处于水平状态时与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架(13)上的第二L型杆(14)抵接,当所述过滤板(7)处于所述过滤罐(1)内的行程最底部时,所述推动架(12)与所述过滤板(7)抵接;
所述推动架(12)远离所述过滤板(7)的一端与转动安装在所述过滤罐(1)内壁上的凸轮(15)抵接,所述凸轮(15)的转轴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罐(1)且通过第一传动带(3)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1)上的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两个与所述过滤罐(1)固定连接的安装架(27)之间的线辊(25),所述牵引绳(26)固定在所述线辊(25)上,所述线辊(25)的一端转轴固定有蜗轮(24),所述蜗轮(24)与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27)上的蜗杆(23)啮合,所述蜗杆(23)通过第二传动带(28)与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通过导向组件(19)与所述过滤罐(1)滑动连接且与所述齿轮(18)啮合的齿条板(20)及转动安装在所述过滤罐(1)上且与所述齿条板(20)啮合的大齿轮(21),所述大齿轮(21)与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6)输出轴上的小齿轮(22)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板(20)上的有齿部位分成两段,两段分别与所述大齿轮(21)及所述齿轮(18)啮合,且当过滤板(7)与排渣管(4)抵接时,所述大齿轮(21)与所述齿条板(20)上的一段有齿部位保持啮合状态,所述齿轮(18)与所述齿条板(20)上的另一端有齿部位脱离啮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19)包括固定在所述过滤罐(1)上的导向杆及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齿条板(20)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杆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导向套的形状与所述导向杆的形状适配。
8.一种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过滤罐(1)上设置的出水管连通的中合罐、与所述中合罐连通的絮凝池及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的沉淀池。
9.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处理设备。
说明书
一种过滤装置、废水处理设备及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过滤装置、废水处理设备及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是指对从污染源排出的废水进行人为的处理,以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总量,使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或环境容量的要求,最终将处理后的水排入河流湖泊或城市管道的过程。目前,废水处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及餐饮等各个领域。
在渔业养殖中,养殖废水处理也属于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对养殖废水处理设备一般都会设置过滤装置,以将废水中存在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去除,方便后续进行深处理,但现有的过滤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定期对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处理,以确保过滤效果,影响废水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废水处理设备及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及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进水管,所述过滤罐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与设置在所述过滤罐内壁上的条形槽滑动配合的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转动安装有过滤板,且当所述过滤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的第一L型杆抵接,两个所述固定架还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牵引绳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收卷组件连接,所述收卷组件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带转动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上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过滤罐的侧端还安装有排渣管,且所述排渣管突出所述过滤罐的内壁,当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收卷组件运动,以通过牵引绳驱动固定架及过滤板垂直移动,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齿轮驱动阀门逐渐闭合,且当过滤板与所述排渣管抵接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齿轮脱离,此时阀门处于闭合状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板上朝向所述过滤罐内侧底部且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固定有配重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罐的内侧还固定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上铰接有推动架,当所述推动架处于水平状态时与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上的第二L型杆抵接,当所述过滤板处于所述过滤罐内的行程最底部时,所述推动架与所述过滤板抵接;
所述推动架远离所述过滤板的一端与转动安装在所述过滤罐内壁上的凸轮抵接,所述凸轮的转轴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罐且通过第一传动带与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两个与所述过滤罐固定连接的安装架之间的线辊,所述牵引绳固定在所述线辊上,所述线辊的一端转轴固定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上的蜗杆啮合,所述蜗杆通过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通过导向组件与所述过滤罐滑动连接且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板及转动安装在所述过滤罐上且与所述齿条板啮合的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条板上的有齿部位分成两段,两段分别与所述大齿轮及所述齿轮啮合,且当过滤板与排渣管抵接时,所述大齿轮与所述齿条板上的一段有齿部位保持啮合状态,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板上的另一端有齿部位脱离啮合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过滤罐上的导向杆及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齿条板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杆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导向套的形状与所述导向杆的形状适配。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过滤罐上设置的出水管连通的中合罐、与所述中合罐连通的絮凝池及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的沉淀池。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新颖,将废水通过进水管排放到过滤罐内,废水内含有的大颗粒杂质通过过滤板过滤出,方便后续处理,当过滤板上大颗粒杂质较多时,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驱动收卷组件运动,以通过牵引绳将过滤板进行垂直提升,同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齿轮转动,以将进水管上的阀门逐渐关闭,当过滤板与排渣管接触时,阀门关闭,齿轮与传动组件脱离,第二电机继续工作带动过滤板运动,此时过滤板在排渣管的阻挡作用下转动至倾斜状态,从而使得过滤板上的大颗粒杂质通过排渣管排出,当第二电机反向转动时,过滤板在重力作用下趋向平行方向转动,且当过滤板转动到平行状态时,传动组件重新与齿轮啮合,并跟随第二电机进行反向移动,过滤板在过滤罐内向下移动,阀门逐渐打开,以实现继续过滤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装置在实现过滤的同时可方便过滤板上的大颗粒杂质不停机处理,且在处理过程中实现进水管的自动闭合,自动化程度高,有效的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且无需人工定期将过滤板拆卸清理,实用性强。
发明人 (熊钢;王晓清;周先文;刘鹤翔;康骊;李子浓;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