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化粪池和净化池污水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9-5-6 13:37:04

  申请日2018.07.20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化粪池和净化池,所述化粪池位于所述净化池上方,所述净化池内上有水车和净化浮料,所述水车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净化池内,所述水车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所述水车上围绕所述转轴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向外均匀设有叶片,所述叶片的走向为所述水车的非径向方向,所述化粪池上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开口向下设置于所述水车上方并位于所述水车的一侧,所述进液管用于向所述水车排出生活污水。无需采用液压泵将生活污水提升至较高点,由于叶片为非径向设计,当叶片与净化池内的生活污水接触时会形成迎水面和背水面,迎水面大大降低了水阻,提高了水车的搅拌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粪池和净化池,所述化粪池用于储存经初步净化的生活污水,所述净化池用于净化该生活污水,所述化粪池位于所述净化池上方,所述净化池内上有水车和净化浮料,所述水车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净化池内,所述水车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所述水车上围绕所述转轴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向外均匀设有叶片,所述叶片的走向为所述水车的非径向方向,所述叶片与所述环形板的切线成锐角和钝角,所述化粪池上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开口向下设置于所述水车上方并位于所述水车的一侧,所述进液管用于向所述水车排出生活污水,当所述水车转动时,所述开口面向所述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止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化粪池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的尺寸与所述净化池的开口匹配,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上盖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内纵向设有的网状隔层,所述网状隔层将所述水车和所述净化浮料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隔层为环形结构或顺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的两侧垂直于所述转轴设有侧板,所述环形板、叶片和侧板形成斗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的一侧设有出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净化池竖直方向的中部以上。

  说明书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村的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该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至河道中或回收利用,需采用污水净化装置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需将生活污水输送至各个处理环节,现有的净化装置一般采用液压泵对生活污水进行输送,将生活污水送至各个净化池内,并采用电机对生物污水进行搅拌,使生活污水得到充分净化。

  现有的污水净化装置需采用液压泵和电机,则必须依赖电能或太阳能对生活污水进行输送,其生产成本和能耗较高,而对于人口较分散的农村需设置多个污水净化装置,设置多个污水净化装置大大增加了成本。授权号CN 104150706 B公开了一种慢渗系统无动力生物转盘净化污水装置和方法,在水车内处设置生物转盘,污水从上至下流在水车上,带动水车转动从而使生物转盘能用不同的面对污水进行净化,水车的转动可完全依赖污水对水车的冲刷,无需电机带动水车转动,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其水车几乎不接触液面,无法对污水进行搅拌,净化效果较差,且仍需要采用液压泵将污水输送至高位进水管,同样需要消耗电能或太阳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无需消耗电能或太阳能的污水净化装置。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化粪池和净化池,所述化粪池用于储存经初步净化的生活污水,所述净化池用于净化该生活污水,所述化粪池位于所述净化池上方,所述净化池内上有水车和净化浮料,所述水车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净化池内,所述水车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所述水车上围绕所述转轴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向外均匀设有叶片,所述叶片的走向为所述水车的非径向方向,所述叶片与所述环形板的切线成锐角和钝角,所述化粪池上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开口向下设置于所述水车上方并位于所述水车的一侧,所述进液管用于向所述水车排出生活污水,当所述水车转动时,所述开口面向所述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水净化装置,将化粪池设置于净化池上方,无需采用液压泵将生活污水提升至较高点,由于叶片为非径向设计,进液管对应叶片的锐角,则当叶片与净化池内的生活污水接触时会形成迎水面和背水面,迎水面为钝角,较沿径向设置叶片大大降低了水阻,提高了水车的搅拌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净化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止水阀,可控制进液管排出的生活污水的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化粪池的侧部,便于生活污水的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池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的尺寸与所述净化池的开口匹配,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上盖设置,降低净化池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池内纵向设有的网状隔层,所述网状隔层将所述水车和所述净化浮料隔开,防止水车在转动过程对净化浮料影响,同时防止净化浮料对水车产生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隔层为环形结构或顺直结构,当述网状隔层为环形结构时,水车可设置于网状隔层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板的两侧垂直于所述转轴设有侧板,所述环形板、叶片和侧板形成斗状结构,则当生活污水流下时不会分散,而使进入斗状结构内内储存,大大提高了对生物污水的重力势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池一侧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能排出经净化后的生活污水,防止由于净化池内生活污水过多导致水车转动阻力过大。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净化池竖直方向的中部,则不会排出刚流入净化池的污水,只有当生活污水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后才会排出,防止还未经净化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采用液压泵将生活污水提升至较高点,由于叶片为非径向设计,当叶片与净化池内的生活污水接触时会形成迎水面和背水面,迎水面大大降低了水阻,提高了水车的搅拌效果;网状隔层将水车和所述净化浮料隔开,防止水车和净化浮料的相互影响;环形板、叶片和侧板形成斗状结构,提高了对生活污水重力势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