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21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IPC分类号C02F3/32; A01K61/59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克氏原鳌虾摄食范围广、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且对污染环境耐受能力强的特点,喜欢在水底淤泥中打洞生存及生活的习性,用来疏通基质,达到通过其生命活动,实现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物为克氏原鳌虾。
2.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步骤1:在所需设置污水处理系统湿地的四周布置防逃墙,在进、出水口布设隔离网;
步骤2:等到湿地中湿地植物生长稳定后,于4月中旬,投放活力强、外表及附肢无损伤的克氏原螯虾虾苗;
步骤3:在投放虾苗的1-3d,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加相当于虾体重1.67-2.67%的饵料,在投放虾苗7天内,保持水面升高5厘米到10厘米;
步骤4:克氏原鳌虾成熟后,对其进行捕捞,降低湿地内虾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污水处理系统淤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防逃墙为聚乙烯网,隔离网为聚乙烯网布,聚乙烯网布的网眼在10目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防逃墙通过木桩支撑固定在湿地四周的围墙上方,支撑木桩间距0.5-1.5米,湿地中水深需保持在20-30厘米,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后,水深应保持在30-4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克氏原鳌虾虾苗的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亩,放养规格为180-220尾/Kg,放养虾苗雌雄比为1.5-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克氏原鳌虾的捕捉周期为三到四个月。
说明书
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清淤和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填料淤堵现象,极大地限制了人工湿地的功效。目前对于人工湿地填料的淤堵问题,多采用对进水进行预处理的方法。而在湿地发生淤堵后除了采取更换填料的方法外,还没有较好的治理办法。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耗资较多且对湿地内已经形成的稳定微生物系统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
克氏原鳌虾长一般在7~13cm(眼至尾扇距离)之间,体型粗壮,甲壳呈深红色。虾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部有5对附肢,其中2对触角较发达,胸部有8对附肢,后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均有螯,第1对特别发达,与蟹的螯相似,尤以雄虾更为突出。腹部较短,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肢,不发达,末对为尾肢,与尾节合成尾扇,尾扇发达。同龄的雌虾比雄虾个体大。雄虾的第2腹足内侧有1对细棒状带刺的雄性附肢,雌虾则无此对附肢。克氏原螯虾具有摄食范围广、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能较好地适应人工湿地环境,喜欢在水底淤泥中打洞生存及生活。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所述的动物为克氏原鳌虾。
一种利用动物活动疏通基质预防湿地污水系统淤堵的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步骤1:在所需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如湿地的四周布置防逃墙,在进、出水口布设隔离网;
步骤2:需等到湿地中湿地植物生长稳定后,于4月中旬,投放活力强、外表及附肢无损伤的克氏原螯虾虾苗;
步骤3:在投放虾苗三天内,投加相当于虾体重1.67%-2.67%的饵料;在投放虾苗7天内,保持水面升高5厘米到10厘米。
步骤4:克氏原鳌虾成熟后,用虾蚝对其进行捕捞,降低湿地内虾的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防逃墙为聚乙烯网,隔离网为聚乙烯网布,聚乙烯网布的网眼在10目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防逃墙通过木桩支撑固定在湿地四周的围墙上方,支撑木桩间距0.5-1.5米,湿地中水深需保持在20-30厘米,在气温降至10℃以下后,水深应保持在30-4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克氏原鳌虾虾苗的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亩,放养规格为180-220尾/Kg,放养虾苗雌雄比为1.5-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克氏原鳌虾的捕捉周期为三至四个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引进克氏原螯虾,完善了湿地生态系统,扩展了人工湿地中生物构成,加强了湿地运行效果;
2)本发明通过克氏原螯虾的生命活动,疏通了湿地基质,增加了有效孔隙率,延长了基质使用寿命、降低人工湿地维护成本;
3)本发明通过养殖克氏原鳌虾,增加了人工湿地的经济产出;
4)本发明还减少了淤堵后疏通基质对人工湿地的扰动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