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26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IPC分类号C02F1/00; B01D29/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及污水处理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包括中空的流线型筒体,筒体具有迎水面、背水面及开口端,迎水面和背水面相对设置,且迎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过流孔,背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过流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的污水处理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及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池中填料的利用效率,增加筒体的有效过水面积,降低污水处理在拦截装置上的投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流线型筒体,所述筒体具有迎水面、背水面及开口端,所述迎水面和所述背水面相对设置,且所述迎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过流孔,所述背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过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孔和所述第二过流孔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截面形状为流线型的类椭圆形,且所述类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的比值范围为8~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具有与所述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密封端,所述密封端开设有多个均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三过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孔、所述第二过流孔及所述第三过流孔的总面积占所述筒体的总表面积的百分比范围为10%~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的形状为流线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孔、所述第二过流孔及所述第三过流孔的孔径大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 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由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由塑料板或不锈钢板制成。
10.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体、进水口、出水口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处理池体连接,所述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于所述进水口和/或所述出水口连接,以使污水通过所述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进入和/或流出所述处理池体。
说明书
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及污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及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中,为增加污水处理池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强化处理效果,常常在污水处理池中添加可附着微生物的悬浮填料,为保持填料的效能发挥,防止填料从污水处理池进水口和出水口随水流失,需要将填料全部保持在污水处理池中。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在污水处理池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拦截装置,拦截装置分为平面式拦截装置和立体式拦截装置,立体式拦截装置的效果优于平面式拦截装置。目前应用较多的立体式拦截装置为中空的圆筒,但存在迎水面与填料正交碰撞速度过大,造成填料上微生物易脱落的问题,同时背水面会产生涡旋区,造成大量死水区,大大降低了拦截装置的通水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污水处理在拦截装置上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池中填料的利用效率,增加筒体的有效过水面积,降低污水处理在拦截装置上的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池中填料的利用效率,增加筒体的有效过水面积,降低污水处理在拦截装置上的投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包括中空的流线型筒体,筒体具有迎水面、背水面及开口端,迎水面和背水面相对设置,且迎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过流孔,背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过流孔。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的截面形状为类椭圆形,且类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的比值范围为8~13。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还具有与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密封端,密封端开设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三过流孔。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过流孔、第二过流孔及第三过流孔的总面积占筒体的总表面积的百分比范围为10%~90%。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端的形状为流线型。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过流孔、第二过流孔及第三过流孔的孔径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由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由塑料板或不锈钢板制成。
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体、进水口、出水口及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
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包括中空的流线型筒体,筒体具有迎水面、背水面及开口端,迎水面和背水面相对设置,且迎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过流孔,背水面设置有多个均与筒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过流孔。
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处理池体连接,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于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连接,以使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进入和/或流出处理池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及污水处理池的有益效果是:
水流通过迎水面和背水面进入筒体,具体来说,水流通过迎水面上的第一过流孔和背水面上的第二过流孔进入筒体。当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位于出水口时,水流通过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流出,液体中的填料的面积由于大于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的孔径,因此不能随着水流进入到筒体内部,即填料不能流出污水处理池。也就是说,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将填料阻隔于筒体外。当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位于进水口时,进入的水流通过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进入污水处理池,液体中的填料的面积由于大于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的孔径,因此不能随着水流进入到筒体内部,也不能进入污水处理池。也就是说,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将填料阻隔于污水处理池外。同时,筒体采用流线型的结构使得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的背水面没有涡旋区,大大提高了筒体的有效过水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用拦截装置及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池中填料的利用效率,增加筒体的有效过水面积,降低污水处理在拦截装置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