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9-3-8 11:33:55

  申请日2017.12.31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中预处理模块与砂滤池连接,砂滤池与深度处理模块连接,深度处理模块与清水池连接;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连接,污泥处理模块通过管道或渠道与预处理模块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毗邻设置,并且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位于所述污泥处理模块上部,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通过渠道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给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能确保出水水质达到质的飞跃,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环境负担得以减轻,占地面积节省,经济效益明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模块、污泥处理模块、砂滤池、深度处理模块和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与所述砂滤池连接,所述砂滤池与所述深度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深度处理模块与所述清水池连接;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污泥处理模块通过管道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毗邻设置,并且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位于所述污泥处理模块上部,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通过渠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预臭氧接触池、混合池、絮凝反应池和气浮沉淀池,所述预臭氧接触池与混合池相邻,且在池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混合池与所述絮凝反应池相邻,且在池顶通过联通渠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所述气浮沉淀池相邻,且在池底通过穿孔花墙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臭氧接触池上设置预臭氧投加装置和尾气破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沉淀池包括池体、穿孔花墙、溶气水释放器、斜板装置、气浮集水管、排渣槽、刮渣机、刮泥机、积泥坑、排泥阀、沉淀出水堰、沉淀出水渠、气浮出水渠;所述穿孔花墙共设置2个,其中1个设于池体进水端底部侧墙,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6,另外1个设于池体出水端斜板装置的尾部侧墙,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2;所述溶气水释放器设于池体进水端底部穿孔花墙旁;所述斜板装置设于池内水面之下,长度为池体长度的2/3,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2;所述气浮集水管紧贴斜板装置的底部设置,与气浮出水渠连接;所述排渣槽设于池体尾部,槽口位于水面上;所述刮渣机设于池体顶部的轨道上,所述刮渣机的底部设置刮板与水面接触,在运动过程中将水面的浮渣刮至排渣槽;所述刮泥机紧贴池体的底部设置,位于气浮集水管下部,所述刮泥机的底部设置刮板与所述池底表面接触,在运动过程中将池底污泥刮至积泥坑;所述排泥阀设于积泥坑底部;所述沉淀出水堰设于池体尾端,与池体尾端的穿孔花墙连接;所述气浮出水渠与沉淀出水堰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模块包括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和消毒接触池,所述所述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消毒接触池依次毗邻且通过连通渠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模块包括反冲洗废水沉淀池、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脱气池、污泥 浓缩池和污泥储池;所述反冲洗废水沉淀池、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脱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储池依次毗邻设置且位于气浮沉淀池下方。

  7.一种给水处理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给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的步骤如下:原水依次流经预臭氧接触池、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气浮沉淀池、砂滤池、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消毒接触池和清水池,其特征在于,

  (1)当原水浊度在0~70NTU的较低情况、或藻类含量大于等于6千万个/L的较高情况时,气浮沉淀池运行气浮工艺:絮凝反应池的出水进入气浮沉淀池,然后与溶气水释放器所释放的溶气水混合,絮体粘附溶气水释放的微小气泡后上浮至液面形成浮渣,与絮体分离后的清水经由气浮集水管收集后进入气浮出水渠,气浮出水渠的出水再进入砂滤池进行处理;

  (2)当原水浊度大于70NTU的较高情况时,气浮沉淀池切换运行沉淀工艺:絮凝反应池絮凝反应后的水进入气浮沉淀池,然后流经斜板装置,絮体在斜板装置的阻挡下,滑至池底形成积泥,积泥由池底的刮泥机刮至池末端的积泥坑内,积泥坑底部的排泥阀打开,将积泥排至排渣排泥沉淀池;而与絮体分离的清水流经斜板装置后,流经池末端的穿孔花墙进入沉淀出水堰,再经由沉淀出水堰进入沉淀出水渠,沉淀出水渠的出水再进入砂滤池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气浮沉淀池的浮渣,由刮渣机刮入位于池末端的排渣槽,再流入浮渣脱气池,当浮渣脱气池装满后,通过池内的搅拌器将浮渣打散后脱气,脱气后的浮渣,由污泥泵抽吸至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抽吸完成后,浮渣脱气池可再接纳浮渣;当排渣排泥沉淀池装满后,开始静止沉淀,当沉淀完成后,通过滗水器、上清液管及水泵将上清液抽吸回流至原水管,上清液抽吸完成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污泥抽吸完成后,排渣排泥沉淀池可再接纳浮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反应池的污泥通过穿孔排泥管收集后流入排泥渠,再流经污泥管后进入排渣排泥沉淀池,当排渣排泥沉淀池装满后,开始静止沉淀,当沉淀完成后,通过滗水器及水泵抽吸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管,上清液抽吸完成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污泥抽吸完成后,排渣排泥沉淀池可再接纳污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砂滤池或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排水,通过管道或渠道流入反冲洗废水沉淀池,当反冲洗废水沉淀池装满后,开始静止沉淀,当沉淀完成后,通过滗水器、上清液管及水泵抽吸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管,上清液抽吸完成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污泥抽吸完成后,反冲洗废水沉淀池可再接纳反冲洗排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当污泥浓缩池装满后,开始沉淀浓缩,浓缩完成后,通过滗水器将上清液外排至市政管网,上清液排完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储池,搅拌器同时工作,污泥浓缩池排空后,可再接纳排入的污泥,污泥储池内的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外运。

  说明书

  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常年浊度较低、藻类较高,偶尔浊度突发变高的原水,是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难题。现有技术中,给水厂处理工艺一般为“絮凝+沉淀+过滤”,已经运用几十年,处理稳定水质的原水效果尚且可以,但不能处理上述特殊水质的原水,其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少无法克服的难题。

  雨水较少的季节,原水浊度经常较低,常规的絮凝沉淀效果差,沉淀的水后含有大量细小悬浮颗粒,这种水进入砂滤池后,其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容易穿透滤层,致使出厂水浊度较高。而雨季,暴雨过后,原水浊度突发变高,常规处理工艺抗冲击能力一般,经常出现调整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导致滤后水浊度较高。

  原水中藻类的密度较低,经过絮凝后,生成的絮体小且密度低,造成沉淀工艺去除效果差;未能去除的藻类进入砂滤池,体型较大的藻类被滤池截流后,黏附于滤层,易于造成滤池阻塞,使滤池产水量下降,反冲洗耗水量增加;而体型较小的藻类容易穿透滤层,增加后续工艺处理难度;藻类容易附着在供水管网上,不断繁衍后,造成水质恶化;另外,加氯除藻会产生消毒副产物,提高了人体致癌的风险,饮用水的安全性下降。

  原水中藻类大量繁殖后,会产生许多挥发性的和非挥发性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或其分解物会引起水的异嗅和异味,嗅味物质常规工艺难以去除,致使城市供水水质的感官性状不良,饮用水的安全性下降。

  给水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常规是比照污水厂的工艺进行,一般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存在设计理念上的错误。因为给水厂生产废水的排放是不连续的、间歇的,而且给水厂污泥浓度较污水厂的低、给水厂污泥成分与污水厂的不同,采用连续运行的辐流式沉淀池要求连续运行、要求的污泥浓度和成分也不同,因此不仅运行容易出问题,而且占地面积巨大,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其能确保出水水质优于我国水质标准,达到欧盟水质标准,出水水质达到质的飞跃,而且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环境负担得以减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给水处理装置的给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模块、污泥处理模块、砂滤池、深度处理模块和清水池,所述预处理模块与所述砂滤池连接,所述砂滤池与所述深度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深度处理模块与所述清水池连接;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污泥处理模块通过管道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毗邻设置,并且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位于所述污泥处理模块上部,所述预处理模块、砂滤池和深度处理模块与污泥处理模块通过渠道连接。

  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预臭氧接触池、混合池、絮凝反应池和气浮沉淀池,所述预臭氧接触池与混合池相邻,且在池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混合池与所述絮凝反应池相邻,且在池顶通过联通渠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所述气浮沉淀池相邻,且在池底通过穿孔花墙联通。

  所述预臭氧接触池、混合池、絮凝反应池以及气浮沉淀池间,各池之间的水头损失仅为0.1-0.4m,水头损失较各池体通过管道连接的传统工艺节约30%~50%,节约原水提升泵能耗8%~12%。

  所述预臭氧接触池上设置预臭氧投加装置和尾气破坏装置,将未溶解到水中、散发至空气中的臭氧收集并破坏为氧气,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危害。

  所述混合池包括但不限于水力混合池、机械混合池。

  所述絮凝反应池包括但不限于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栅条)絮凝池或者机械絮凝池。

  所述气浮沉淀池包括池体、穿孔花墙、溶气水释放器、斜板装置、气浮集水管、排渣槽、刮渣机、刮泥机、积泥坑、排泥阀、沉淀出水堰、沉淀出水渠、气浮出水渠;所述穿孔花墙共设置2个,其中1个设于池体进水端底部侧墙,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6,宽度与池体宽度一致;另外1个设于池体出水端斜板装置的尾部侧墙,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2,宽度与池体宽度一致;所述溶气水释放器设于池体进水端底部穿孔花墙旁;所述斜板装置设于池内水面之下,长度为池体长度的2/3,宽度与池体宽度一致(相同),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2;所述气浮集水管紧贴斜板装置的底部设置,与气浮出水渠连接,其长度与斜板装置长度一致(相同)。所述排渣槽设于池体尾部,槽口位于水面上;所述刮渣机设于池体顶部的轨道上,可以在池体两端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刮渣机的底部设置刮板与水面接触,在运动过程中可将水面的浮渣刮至排渣槽;所述刮泥机紧贴池体的底部设置,位于气浮集水管下部,可以在池底两端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刮泥机的底部设置刮板与所述池底表面接触,在运动过程中可将池底污泥刮至积泥坑附近;所述排泥阀设于积泥坑底部,用于排池底部积泥;所述沉淀出水堰设于池体尾端,与池体尾端的穿孔花墙连接;所述气浮出水渠与沉淀出水堰相邻,所述气浮集水管收集后进入气浮出水渠,气浮出水渠的出水再进入砂滤池进行处理。所述沉淀出水堰收集清水,沉淀出水堰的出水进入沉淀出水渠,沉淀出水渠的出水再进入砂滤池进行处理。

  所述深度处理模块包括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和消毒接触池,所述所述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消毒接触池依次毗邻且通过连通渠相连,各池之间的水头损失仅为0.1-0.4m,水头损失较各池体通过管道连接的传统工艺节约30%~50%,节约原水提升泵能耗8%~12%。

  所述主臭氧接触池上安装主臭氧投加装置;所述主臭氧接触池和生物活性炭滤池之间设置反冲洗排水渠。

  所述主臭氧接触池上设置主臭氧投加装置和尾气破坏装置,将未溶解到水中、散发至空气中的臭氧收集并破坏为氧气,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危害。

  所述污泥处理模块包括反冲洗废水沉淀池、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脱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储池;所述反冲洗废水沉淀池、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脱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储池依次毗邻设置且位于气浮沉淀池下方。

  所述絮凝反应池底部设置穿孔排泥管与排泥渠相连,所述排泥渠分别与所述反冲洗废水沉淀池、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脱气池连接。

  所述反冲洗废水沉淀池、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脱气池、污泥浓缩池内设置滗水器,上清液通过所述滗水器、上清液管、水泵将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管处理。

  所述浮渣脱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储池均设置搅拌器。

  所述砂滤池包括但不限于通快滤池、双阀滤池、单阀滤池、无阀滤池、V型滤池、翻板滤池、多层滤料滤池或虹吸滤池。

  一种给水处理方法,基于所述的给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的步骤如下:原水依次流经预臭氧接触池、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气浮沉淀池、砂滤池、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消毒接触池和清水池;

  (1)当原水浊度在0~70NTU的较低情况、或藻类含量大于等于6千万个/L的较高情况时,气浮沉淀池运行气浮工艺:絮凝反应池的出水进入气浮沉淀池,然后与溶气水释放器所释放的溶气水混合,絮体粘附溶气水释放的微小气泡后上浮至液面形成浮渣,与絮体分离后的清水经由气浮集水管收集后进入气浮出水渠,气浮出水渠的出水再进入砂滤池进行处理。

  (2)当原水浊度大于70NTU的较高情况时,气浮沉淀池切换运行沉淀工艺:絮凝反应池絮凝反应后的水进入气浮沉淀池,然后流经斜板装置,絮体在斜板装置的阻挡下,滑至池底形成积泥,积泥由池底的刮泥机刮至池末端的积泥坑内,积泥坑底部的排泥阀打开,将积泥排至排渣排泥沉淀池;而与絮体分离的清水流经斜板装置后,流经池末端的穿孔花墙进入沉淀出水堰,再经由沉淀出水堰进入沉淀出水渠,沉淀出水渠的出水再进入砂滤池进行处理。

  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气浮沉淀池的浮渣,由刮渣机刮入位于池末端的排渣槽,再流入浮渣脱气池,当浮渣脱气池装满后,通过池内的搅拌器将浮渣打散后脱气,脱气后的浮渣,由污泥泵抽吸至排渣排泥沉淀池,浮渣抽吸完成后,浮渣脱气池可再接纳浮渣;当排渣排泥沉淀池装满后,开始静止沉淀,当沉淀完成后,通过滗水器、上清液管及水泵将上清液抽吸回流至原水管,上清液抽吸完成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污泥抽吸完成后,排渣排泥沉淀池可再接纳浮渣。

  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反应池的污泥通过穿孔排泥管收集后流入排泥渠,再流经污泥管后进入排渣排泥沉淀池,当排渣排泥沉淀池装满后,开始静止沉淀,当沉淀完成后,通过滗水器及水泵抽吸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管,上清液抽吸完成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污泥抽吸完成后,排渣排泥沉淀池可再接纳污泥。

  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砂滤池或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排水,通过管道或渠道流入反冲洗废水沉淀池,当反冲洗废水沉淀池装满后,开始静止沉淀,当沉淀完成后,通过滗水器、上清液管及水泵抽吸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管,上清液抽吸完成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污泥抽吸完成后,反冲洗废水沉淀池可再接纳反冲洗排水。

  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当污泥浓缩池装满后,开始沉淀浓缩,浓缩完成后,通过滗水器将上清液外排至市政管网,上清液排完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抽吸至污泥储池,搅拌器同时工作,污泥浓缩池排空后,可再接纳排入的污泥,污泥储池内的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外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气浮沉淀池,在同一个池内可随时切换气浮工艺或沉淀工艺,不仅气浮工艺可解决原水水质较差的时期(浊度低、藻类含量高、pH值较高、色度有时也较高)常规工艺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而沉淀工艺可以弥补气浮工艺不能很好处理原水突发高浊度的问题;(2)采用二级臭氧氧化,即预臭氧与主臭氧,再辅以生物活性炭处理,用以解决原水嗅味物质(土臭素、甲基异莰醇-2等)的处理难题;预臭氧取代常规工艺的预加氯,加之主臭氧的作用,将减少氯的投加量,从而减少因加氯产生的嗅味物质,进一步保证完全去除嗅味物质;(3)采用消毒接触池,通过投氯消毒,避免生物活性炭池出水生物泄露的问题;(4)采用序批式流程处理生产废水,用以解决给水厂污泥处理难题;对排泥水、排渣水、反冲洗排水,以及沉淀后的污泥,均采用静止沉淀、间歇运行的序批式进行处理;(5)预处理模块及污泥处理模块、深度处理模块,内部各工艺池体均相邻设置,节约占地面积,比采用平铺形式的传统工艺,节约占地面积达30~50%;(6)预处理模块及污泥处理模块、深度处理模块,内部各工艺池体间毗邻且由渠道连通,水头损失较小,各池之间的水头损失仅为0.1-0.4m,水头损失较各池体通过管道连接的传统工艺节约30%~50%,节约原水提升泵能耗8%~12%;(7)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切换自如,预处理工艺与深度处理两相结合,因此本发明较传统工艺水质适应性广,耐冲击负荷较高。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以及结构形式合理,能确保出水水质优于我国水质标准,达到欧盟水质标准,出水水质达到质的飞跃,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减轻环境负担,占地面积节省,经济效益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