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2-26 11:37:45

  申请日2017.08.24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生物滴滤池、沉淀池、人工湿地,调节池内设有格栅、提升泵,厌氧池的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溢流口,厌氧池内自上而下依次设于火山岩生物填料、陶粒层、石英砂层、承托层、滤板,提升泵通过进水管与厌氧池连接;生物滴滤池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腐殖土层、蚯蚓生活区、过滤层、导流层、集水区;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设有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人工湿地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渗层、基质层、水生植物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厌氧池、蚯蚓生物滴滤池、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综合净水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提升了净水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调节池(1)、厌氧池(2)、生物滴滤池(3)、沉淀池(4)、人工湿地(5),所述调节池(1)的侧壁上设有污水管道(6),调节池(1)内设有格栅(7)、提升泵(8),调节池(1)的左侧底部设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的上方设有排污板(10);所述厌氧池(2)上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11)、溢流口(12),厌氧池(2)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于火山岩生物填料(13)、陶粒层(14)、石英砂层(15)、承托层(16)、滤板(17),所述提升泵(8)通过进水管(11)与厌氧池(2)连接,且进水管(11)的出水端设于滤板(17)的下方;所述生物滴滤池(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腐殖土层(18)、蚯蚓生活区(19)、过滤层(20)、导流层(21)、集水区(22),所述导流层(21)为砂砾层;所述生物滴滤池(3)的上部设有输水管(23),输水管(23)的一端与溢流口(12)连接,其另一端设有布水器(24),且布水器(24)设于腐殖土层(18)的上方;所述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5),出水口(25)通过管道与沉淀池(4)连通;所述人工湿地(5)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渗层(26)、基质层(27)、水生植物层(28),所述人工湿地(5)的右侧设有集水槽(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层(18)与蚯蚓生活区(19)之间、导流层(21)和集水区(22)之间均设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24)为旋转式布水器。

  说明书

  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 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处理是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相关处理工艺有很多,国内外一般都采用生化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因为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强。其中,采用分层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处理效果比较好的方法。

  现有采用分层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集水池、调节池、分层生物滴滤池等组件,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稳定的处理效果和维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通常存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较低,容易发生堵塞情况,导致处理效率低。同时,还存在除磷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极大的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厌氧池、蚯蚓生物滴滤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等进行预处理,再利用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氮、磷和剩余有机物进一步进行处理,达到综合净化水质的目的;不仅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同时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调节池1、厌氧池2、生物滴滤池3、沉淀池4、人工湿地5,所述调节池1的侧壁上设有污水管道6,调节池1内设有格栅7、提升泵8,调节池1的左侧底部设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的上方设有排污板10;所述厌氧池2上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11、溢流口12,厌氧池2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于火山岩生物填料13、陶粒层14、石英砂层15、承托层16、滤板17,所述提升泵8通过进水管11与厌氧池2连接,且进水管11的出水端设于滤板17的下方;所述生物滴滤池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腐殖土层18、蚯蚓生活区19、过滤层20、导流层21、集水区22,所述蚯蚓生活区19由木屑、苔藓泥炭土、火山岩颗粒混合而成,所述过滤层20包括小石英砂和火山岩颗粒,所述导流层21为砂砾层;所述生物滴滤池3的上部设有输水管23,输水管23的一端与溢流口12连接,其另一端设有布水器24,且布水器24设于腐殖土层18的上方;所述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5,出水口25通过管道与沉淀池4连通;所述人工湿地5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渗层26、基质层27、水生植物层28,所述人工湿地5的右侧设有集水槽29。

  作为优选,所述腐殖土层18与蚯蚓生活区19之间、导流层21和集水区22之间均设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蚯蚓生活区19由木屑、苔藓泥炭土、火山岩颗粒按体积比 1:2:1混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布水器24为旋转式布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调节池均衡水量和水质、厌氧水解、生物滴滤和人工湿地的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系统只需提升泵,无其他动力设备,低能耗,处理水质稳定,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净化目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水质,处理费用较低,具有处理污水同时又美化环境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蚯蚓生物滴滤池,蚓生活区由木屑、苔藓泥炭、火山岩颗粒混合,添加火山岩无机滤料,可以改善一般蚯蚓生物滤池中有机滤料的持水性高,通风供氧不足而导致的蚯蚓缺氧逃逸现象。在蚯蚓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有效地提高了滤池有机物的分解能力,提高了滤池的污水处理效果,还克服了普通生物滤池运行中污泥堵塞的缺点。

  3、本实用新型采用升流式厌氧池预先处理污水,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极大地去除污水中SS的含量,可有效预防生物滴滤池、人工湿地的堵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