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处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8 9:45:58

  申请日2005.08.25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IPC分类号C02F3/02; C02F3/34

  摘要

  细菌处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的方法。本发明将Ch-1菌株与碱性含铬废水一起加入到生化反应池进行生化反应,经过曝气好氧反应后,废水中Cr(VI)全部转化为Cr(III)并形成Cr(OH) 3沉淀,将沉淀物打入压滤机过滤,滤液菌体可替代培菌池中细菌回用进一步处理碱性含铬废水,滤渣回收。本发明具有净化率高、运行费用低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直接处理各类高浓度(含Cr(VI)小于2000mg/L)碱性(pH 9-11)含铬废水或铬渣渗滤液,能弥补当前细菌处理含铬废水仅限于酸性或中性介质,以及厌氧处理含铬废水效率低、时间长的不足;利用Ch-1菌株,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处理成易于回收的Cr(OH) 3。

  权利要求书

  1.细菌处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Ch-1菌株与碱性 含铬废水一起加入到生化反应池进行生化反应,经过曝气好氧反应,将反应沉淀 物打入压滤机过滤,滤渣回收;菌株与碱性含铬废水的比例大于10%,溶液pH 为9-11,反应温度2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含铬废水为pH为 9-11含Cr(VI)1-2000mg/L的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滤滤液可替代培菌池中细 菌回用进一步处理碱性含铬废水。

  说明书

  细菌处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菌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特别是涉及高浓度碱 性含铬废水及铬渣渗滤液的生物治理技术。

  背景技术 微生物具有富集、代谢重金属的能力,在自然界可参与将重金属 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形式,或者通过吸附作用,将其固定于生物细胞内,从而 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自净、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具有经济、 高效且无害化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法。目前,我国每 年要排出数十万吨铬渣,历年堆存量已达600万吨,堆积成山的铬渣不仅占用大 量土地,而且可溶性六价铬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2003年几起严重的铬污染 事故就是铬渣碱性渗滤液所致,碱性含铬废水或铬渣渗滤液pH高(11左右)、 Cr(VI)浓度高、盐度高,急需高效廉价的生物处理方法。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利用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废水中Cr(VI),将之还 原成低毒性的Cr(III)并形成Cr(OH)3沉淀,达到微生物去除Cr(VI)的目的。其处 理过程往往比较清洁、廉价且无二次污染,但该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仅限于酸 性或中性含铬废水的治理,且其处理浓度往往较低(Cr(VI)浓度一般低于 200mg/L),工业应用为数不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处理含铬废水的物理、化学法成本高、处理效果不好、 易带来二次污染且难以达标的缺陷,弥补当前细菌只能处理中性或酸性含铬废 水、且Cr(VI)浓度仅限于几百mg/L级、难以工业化应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 种利用细菌处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利用中国专利200510031337.X所获得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Ch-1菌株,将Ch-1菌株与碱性含铬废水一起加入到生化反应池进行生化反 应,经过曝气好氧反应后,废水中Cr(VI)全部转化为Cr(III)并形成Cr(OH)3沉淀, 将沉淀物打入压滤机过滤,滤液菌体可替代培菌池中细菌回用进一步处理碱性含 铬废水,滤渣回收;菌株与碱性含铬废水的比例大于10%,溶液pH为9-11,反 应温度25-40℃,

  本发明适应碱性环境(pH:9-11)含Cr(VI)1-2000mg/L的废水。

  本发明具有净化率高、运行费用低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直接处理各类高浓 度(含Cr(VI)小于2000mg/L)碱性含铬废水或铬渣渗滤液,能弥补当前细菌处 理含铬废水仅限于酸性或中性介质,以及细菌厌氧处理含铬废水效率低、时间长 的不足,利用Ch-1菌株,将高浓度碱性含铬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并易于回收Cr(OH)3。

  (1)废水净化效率高。细菌适应碱性环境,对于g/L级碱性含铬废水或铬 渣渗滤液无需酸调节而直接处理,在16小时左右后出水Cr(VI)含量达到国家排 放标准。

  (2)操作简单。废水处理过程只要求简单的生化池,曝气泵或一般泵使细 菌培养液和废水处于一种与空气接触的流动状态。

  (3)“变废为宝”。废水中的Cr(VI)以Cr(OH)3(大约32.8%)淤泥形式回 收,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