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1.28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IPC分类号C02F1/00; C02F1/48; C02F1/44; C02F1/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工艺顺序可改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砂滤设备;超滤设备,其通过第1阀门连接砂滤设备的出水口;活性炭过滤设备,其通过第2阀门连接超滤设备的出水口,并且活性炭过滤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第3阀门排放到下一级处理单元;第一管部,其包括第4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超滤设备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活性炭过滤设备的进水口;第二管部,其包括第5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超滤设备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活性炭过滤设备的出水口;以及第三管部,其包括第6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超滤设备出水口,另一端连接活性炭过滤设备的出水口。本发明可以灵活地选择工艺流程,保证产水质量,节约成本,节约设备空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处理工艺顺序可改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
砂滤设备,其连接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
第二过滤部,其通过第1阀门连接所述砂滤设备的出水口;
第三过滤部,其通过第2阀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出水口,并且所 述第三过滤部的出水口通过第3阀门排放到下一级处理单元;
第一管部,其包括第4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进水口, 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滤部的进水口;
第二管部,其包括第5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进水口, 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滤部的出水口;以及
第三管部,其包括第6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出水口, 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滤部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与 所述第二过滤部进水口相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出水口与所述 第1阀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与 所述第三过滤部的进水口相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三过滤部进水口与所 述第2阀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与 所述第二过滤部进水口相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出水口与所述 第1阀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与 所述第三过滤部的出水口相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三过滤部出水口与所 述第3阀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部与 所述第二过滤部出水口相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过滤部出水口与所述 第2阀门之间,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三过滤部的出水口相连接的连接点 位于所述第3阀门之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 是砂滤设备;所述第二过滤部是超滤设备;所述第三过滤部是活性炭过滤 设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 是砂滤设备;所述第二过滤部是活性炭过滤设备;所述第三过滤部是超滤 设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之间以 及阀门与各过滤部出水口及进水口之间还设有水处理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 部、第二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是反渗透处理单元或者电脱盐处理单元的组 成部分。
说明书
一种水处理工艺流程可改变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工艺流程可改变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 一种可以灵活调节活性炭过滤和超滤工作流程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可改变 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的工艺流程已经比 较成熟。一般而言,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预处理单元、 反渗透单元和电脱盐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的作用在于对生产厂家产生 的工艺污水进行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在内的处理,使工业污水转换成 较为清洁的中水,以便在反渗透单元中进行脱盐处理。
由于反渗透单元工作的关键在于反渗透膜的工作成效,因此,保持 反渗透膜的良好工作状态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反渗透膜在正常运行 一段时间后,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一旦污 染达到一定程度,例如当产水量降低15%,脱盐率下降10%,压差增加0% 以上时,就应对反渗透膜及时进行清洗。实践中,清洗反渗透膜是一项 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
为了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善反渗透膜的 给水质量。这就要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预处理单元开展更有成效的工作, 将尽可能多的杂质阻止在预处理单元中。
在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预处理单元中,一般采用砂滤(或碟片过滤 等)+超滤膜的工艺方案。砂滤具有机械筛滤作用,可以明显降解水中 的有机物、氮、磷、硝酸盐等。超滤膜可以阻止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 等的通过。为了进一步改善对有机物的过滤效果,可以在预处理单元中 增加一个活性炭过滤器。通常,是利用活性炭吸附大颗粒粒子的作用, 将其设置在超滤前端。在申请号为200510038670.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 就揭示了在超滤系统的前端增加了一个起吸附过滤作用的活性炭的技术 方案。
下面参考图2和图3具体进行说明。图2为传统技术预处理单元中 先活性炭过滤再超滤的结构示意图。经过砂滤的水,经过阀门1进入活 性炭过滤,然后再经过活性炭过滤器的出口,经过阀门2进入超滤设备。 最后,经过超滤的水通过阀门3进入下一级处理单元,例如反渗透单元 和电脱盐单元,最后形成产水。图3为传统技术预处理单元中先超滤再 活性炭过滤的结构示意图。经过砂滤的水,经过阀门1进入超滤,然后 再经过超滤过滤器的出口,经过阀门2进入活性炭过滤设备。最后,经 过活性炭过滤的水通过阀门3进入下一级处理单元,例如反渗透单元和 电脱盐单元,最后形成产水。
水处理工艺中,活性炭可以放在超滤后,也有放在超滤前的。两种 工艺流程都广泛使用,但由于此类设备体积庞大,安装后很难进行工艺 的前后调整。一旦原来选定的流程不合理很难重新调整。也就是,在这 些传统技术的预处理单元中,一旦在方案设计中根据进水水质选定了先 活性炭过滤再超滤的结构或者先超滤再活性炭过滤的结构,就不能再改 变了。这些传统技术中,只是根据污水处理系统进水水质选择了固定的 预处理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0510038670.3的中国专利申请所介绍的那 样,先用活性炭再用超滤来进行水处理。由于技术成本或者是进水水质 的原因,传统技术无法利用一套超滤设备和一套活性炭处理设备根据进 水水质灵活地实现两种处理方案:先活性炭后超滤处理或者先超滤后活 性炭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工艺顺序可改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可以灵 活地选择工艺流程,保证产水质量,节约成本,节约设备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工艺顺序可改变的污水处 理系统,其包括:砂滤设备,其连接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
超滤设备,其通过第1阀门连接所述砂滤设备的出水口;
活性炭过滤设备,其通过第2阀门连接所述超滤设备的出水口,并 且所述活性炭过滤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第3阀门排放到下一级处理单元;
第一管部,其包括第4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所述超滤设备进水口, 另一端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设备的进水口;
第二管部,其包括第5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所述超滤设备进水口, 另一端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设备的出水口;以及
第三管部,其包括第6阀门,并且其一端连接所述超滤设备出水口, 另一端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设备的出水口。
前述超滤设备与活性炭过滤设备也可以互换。由此,可以实现根据 进水水质灵活选择合适的过滤工艺流程,在砂滤+超滤+活性炭过滤的工 艺流程与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的工艺流程两者之间进行切换。由于本 发明利用一套砂滤设备、超滤设备和活性炭过滤设备实现两种过渡工艺 流程,提高了产水质量,节约了成本和设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