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成本低废水再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4 13:38:31

  申请日2007.07.25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IPC分类号C02F1/44; C02F1/78; C02F1/52; C02F9/00; B01D6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从废水中稳定地获得再利用水的废水再利用方法,该方法通过按照使透过膜之前的残留臭氧浓度达到0.01~1.0mg/L来在下水道处理水等废水中添加少量的臭氧,使臭氧与废水中含有的微细固体物质质接触,将微细固体物质的表面性质改性为易凝集性。此后,从凝集剂添加装置3添加PAC等凝集剂,使微细固体物质在凝集槽5或管线混合器中凝集,然后,通过耐臭氧性的分离膜6如陶瓷膜进行膜过滤,获得透过膜之后的残留臭氧浓度低于0.5mg/L的再利用水。由于臭氧消耗量少,因此,运行成本降低,而且,可以防止膜面的堵塞。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如下所述的方法:在作为原水的废水中,添加少量的臭氧,使臭氧与废水中含有的微细固体物质接触,将微细固体物质的表面性质改性为易凝集性,然后,添加凝集剂使微细固体物质凝集,通过耐臭氧性的分离膜进行膜过滤;其中,在即将进行凝集工序之前测定添加臭氧的废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控制所述臭氧添加量,使得透过膜之前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01~1.0mg/L,从而获得透过膜之后的残留臭氧浓度低于0.5mg/L的再利用水。

  2.一种废水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如下所述的方法:在作为原水的废水中,添加少量的臭氧,使臭氧与废水中含有的微细固体物质接触,将微细固体物质的表面性质改性为易凝集性,然后,添加凝集剂使微细固体物质凝集,通过耐臭氧性的分离膜进行膜过滤;其中,在凝集工序和膜过滤工序之间测定添加臭氧的废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控制所述臭氧添加量,使得透过膜之前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01~1.0mg/L,从而获得透过膜之后的残留臭氧浓度低于0.5mg/L的再利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与臭氧的接触通过具备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接触塔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与臭氧的接触通过用注射器或泵向废水中供给臭氧来进行。

  说明书

  废水再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膜过滤下水道处理水及其他各种废水而获得再利用水的废水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已经开发了将各种废水进行膜过滤而获得再利用水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将净化水处理场所的过滤池的洗涤废水进行膜过滤,而作为净水再利用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的发明的情况下,虽然废水的性质较好,但在将废水单独进行膜过滤时,根据废水的性质,有可能短时间内发生膜面被废水中的有机物等堵塞,而不能使用。

  作为防止这种膜面堵塞的技术,如专利文献3和4所示,提出了在原水中添加臭氧以便将造成膜面堵塞的有机物分解的方法。然而,为了充分分解有机物,需要大量的臭氧。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在膜面上残留尽可能分解有机物的臭氧,供给大量的臭氧使得透过膜后的过滤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5mg/L。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虽然透过膜后的过滤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05~1.0mg/L,但在后继阶段在膜过滤水中进一步添加臭氧。由于产生臭氧需要大量的电力,因此,这样添加大量臭氧时,存在运行成本增高的问题。另外,有机物被大量的臭氧分解,会通过膜面,因而,在原水为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的情况下,具有膜过滤水中残留有机物浓度高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在将废水进行膜过滤而获得再利用水的方法中,几乎不利用臭氧来进行。专利文献3和4的主要目的均是净化处理比较干净的原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5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87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85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449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再利用方法,该方法能够以低成本防止膜面堵塞,同时由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稳定地获得再利用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施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废水再利用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作为原水的废水中,添加少量的臭氧,使得臭氧与废水中含有的微细固体物质接触,将微细固体物质的表面性质改性为易凝集性,然后添加凝集剂使微细固体物质凝集,通过耐臭氧性的分离膜进行膜过滤的方法,其中,在即将进行凝集工序之前测定添加臭氧的废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控制所述臭氧添加量,使得透过膜之前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01~1.0mg/L,从而获得透过膜之后的残留臭氧浓度低于0.5mg/L的再利用水。

  另外,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实施的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废水再利用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作为原水的废水中,添加少量的臭氧,使得臭氧与废水中含有的微细固体物质接触,将微细固体物质的表面性质改性为易凝集性,然后添加凝集剂使微细固体物质凝集,通过耐臭氧性的分离膜进行膜过滤的方法,其中,在凝集工序和膜过滤工序之间,测定添加臭氧的废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控制所述臭氧添加量,使得透过膜之前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01~1.0mg/L,从而获得透过膜之后的残留臭氧浓度低于0.5mg/L的再利用水。

  在任一个发明中,废水与臭氧的接触可以通过具有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接触塔进行,另外,废水与臭氧的接触也可以通过用注射器或泵将臭氧供给至废水中来进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为了改善凝集性的目的,少量添加臭氧,并且与凝集剂组合,使废水中的微细固体物质形成凝集性良好的絮凝物,从而防止了分离膜的过滤面的堵塞。由于为了该目的而在废水中添加的臭氧量极少至使得透过膜之前的废水中的残留臭氧浓度为0.01~1.0mg/L、透过膜之后低于0.5mg/L,所以与专利文献3和4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用于产生臭氧的运行成本。另外,因为有机物没有进行过度分解,所以可以抑制膜过滤水中的残留有机物浓度,而且,与不使用臭氧的情况相比,可以将膜过滤流量提高到大约2倍。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废水是象下水道处理水这样的含有较多有机成分的水质时,也能够用对废水中的微细固体物质进行膜过滤的方法获得再利用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