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8.09.18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IPC分类号C02F1/62; C02F9/14; C02F101/22; C02F1/28;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运用一种微生物和吸附剂联合治理工业含铬废水的技术。将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CTS-325,保藏号为:CGMCC1715)菌株接入工业含铬废水与营养物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采用吸附材料对Cr(III)进行吸附,最后进行解吸附将铬回收。本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不存在二次污染,且还原和吸附过程均在室温下进行,使操作更加简便,极大地降低了运行的成本。
权利要求书
1.细菌治理工业含铬废水的方法,将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CTS-325, 保藏号为:CGMCC1715)菌株接入工业含铬废水与营养物的混合液中,充分 反应后,采用吸附材料对Cr(III)进行吸附,最后进行解吸附将铬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苍白杆菌按1-10%的接种 量接入废水与营养物的混合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苍白杆菌与工业含铬废水 反应的pH值控制为7-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或硅藻 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H2O2进行铬解吸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含铬废水可以为氯酸 盐厂、电镀厂和皮革厂排放的含铬废水。
说明书
细菌治理工业含铬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技术,它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还原废 水中的六价铬和采用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的三价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铬盐工业的迅速发展,铬渣处理的综合水平已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仍 有相当数量的铬盐厂直接排放未经解毒的含铬三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严重 威胁人类的健康。有实验证明,某些铬化合物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从而导致 一系列疾病的产生。铬在水中主要以Cr(VI)和Cr(III)的形态存在。因Cr(VI) 易溶于水,易迁移,毒性大,容易致突变、致癌、致畸,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 严重污染,所以铬中毒大都由Cr(VI)引起,它可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 白,并干扰体内的氧化、还原和水解的过程。Cr(III)相比Cr(VI)而言,其溶解 度小,毒性也相对较小,但更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积累。因此,降低甚至消 除废水中的Cr(VI)和Cr(III)迫在眉睫。
传统的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树脂法、化学沉淀法、电解还原 法和电渗析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易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所需要的费用高,耗能大等。特别是电解还原法中的Fe和Cr污泥无法进 一步的处理。近年来,采用微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中的Cr(VI)是目前研究的热 点之一。该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基础建设投资少、效率高,且不存在二次污 染的优点。如中国专利(ZL93106616.6)1994年公开了李福德先生等发明的“微 生物治理电镀废水新技术”专利。该方法相对化学法而言,其最大的差别就是 在治理废水的过程中微生物能不断地自我复制,且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着微生 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极大地降低了处理的成本。
经国内外文献的检索,该方法大部分都是采取菌液与废水按一定的比例混 合,且对反应的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在工业上运用的为数不多。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能耗大、成本高的缺陷, 弥补当前的采用微生物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大多都得在控制温度下进行,且大 部分技术只做到了Cr(VI)排放量的达标,很少涉及总铬排放量的达标。本发明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运用微生物及吸附材料有效处理工业含铬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将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 CTS-32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 址:中国北京,保藏日期:2006年5月18日,保藏号为:CGMCC No.1715),菌 株接入工业含铬废水与营养物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采用吸附材料对Cr(III) 进行吸附,最后进行解吸附将铬回收。
所述的苍白杆菌按1-10%的接种量接入废水与营养物的混合液中。所述的苍 白杆菌与工业含铬废水反应的pH值控制为7-9。所述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或硅 藻土。采用H2O2进行铬解吸附。所述的工业含铬废水可以为氯酸盐厂、电镀厂和 皮革厂排放的含铬废水。
具体步骤如下:(1)微生物的培养:按1%的接种量,37℃,LB培养基中活 化24小时,备用。(2)工业含铬废水的准备:将废水与等体积的2×LB培养基 混合,调混合液的pH为7.0-9.0,含Cr(VI)浓度为10-200mg/L。
(3)六价铬还原:将经过活化菌种按1%的接种量接入(2)中,室温下, 用搅拌器搅拌,监测其中的六价铬含量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六价铬的排放 量达到国家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
(4)三价铬的吸附:根据初始Cr(VI)浓度按10-20%比例将活性炭加入经 过步骤(3)所处理的工业含铬废水,在室温下,用搅拌器搅拌,监测其中总铬 含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后,上清液总铬排放量达到国家第一类污染 物排放标准。
本发明工作原理为:在生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吸附和还原作用将工业含 铬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含铬废水中的三价铬在活性炭和菌体的吸附 作用下被吸附,最终使得废水中的六价铬和总铬的排放量均能达到国家第一类 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处理效果好,经处理的工业含铬废水的六价铬和总铬 的排放量均达到了国家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极大地减少了由于铬所造成的 各种危害。六价铬的还原、总铬的吸附过程均是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降低了 处理所需要的成本,便于实际中运用。采用按1%的接种量直接接入工业含铬废 水与营养物的混合液中,相比按一定菌液与废水的体积比混合而言,本方法简 化了处理的设备。在六价铬的还原过程中,细菌能不断地繁殖,且六价铬的去 除率随着细菌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治理含铬废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方法可以通过解吸附回收铬和活性炭,达到铬的回收和活性炭的循环使用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