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6.29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IPC分类号C02F3/10; C02F3/34; C02F3/28; 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由生物膜带和框架组成。框架为立方体结构,框架的上部设有平行排列的上固定杆。框架的下部设有平行排列的下固定杆。生物膜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的上固定杆与下固定杆上。生物膜带垂直平行固定在框架内部。由于生物膜带垂直平行固定在框架内部,生物膜带不被水流或曝气气流冲起,生物膜带稳定在水中不飘浮摇动,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培殖,污染物去除能力高,本装置适宜安装在硬质结构的污水处理池中在水中,净化水质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成倍增加系统内微生物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大大减少系统的污泥产量,节省污泥处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其特征是: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 带框架装置由生物膜带(4)和框架(1)组成,框架(1)为立方体结构, 框架(1)的四周是空的,框架(1)的上部设有平行排列的上固定杆(2), 框架(1)的下部设有平行排列的下固定杆(3),生物膜带(4)的上、下两 端分别固定在框架(1)的上固定杆(2)与下固定杆(3)上,生物膜带(4) 垂直平行固定在框架(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其特征是: 框架(1)边长1米至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其特征是: 上固定杆(2)之间的距离为0.05米至0.5米,下固定杆(3)之间的距离 为0.05米至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其特征是: 生物膜带(4)边长1米至5米。
说明书
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装置,特别是一种污水净化处理 生物膜带框架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的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是CN26871128Y, 名称为:“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结构,生物 过滤吸附帘带上端设有固定圈,上部是高表面积、高空隙度的过滤吸附帘, 过滤吸附帘的下部是高表面积、高空隙度的条状的吸附飘带。用PVC套管、 浮球或绳穿入固定圈,把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吊浮在需要净化处理污水的环境 中,污水中的生物被吸附在过滤吸附帘和条状吸附带的表面上,在微生物菌 群的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生物迅速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等化合物分解,达 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上述的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的其缺点是不适宜 安装在硬质结构的污水处理池中,生物过滤吸附帘带下部条状的吸附飘带形 状细长,在水中不稳定,容易漂浮,不利于水流的控制和微生物群落的培殖, 净化水质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缺点,研制出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 置。生物膜带为方形平面编织物,通过紧密的编织结构形成极大的比表面积, 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巨大空间,从而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的 微生物群落。生物膜带中间可切割出缝隙或窗孔,方便控制水流。把生物膜 带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的上、下平行排列的固定杆上,使生物膜带稳 定在水中,在水中不漂浮摇动,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培殖。本装置适宜安装 在硬质结构的污水处理池中在水中,净化水质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由生物膜带和框架组成。框架为立方体 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框架边长1米至5米。框架的四周是空的,框架 的上部设有平行排列的上固定杆。上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为0.05米至0.5米。 框架的下部设有平行排列的下固定杆。下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为0.05米至0.5 米。生物膜带边长1米至5米。生物膜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的上 固定杆与下固定杆上。生物膜带垂直平行固定在框架内部。可以根据需要, 把多个框架组合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和沉淀池中。 由于生物膜带垂直平行固定在框架内部,生物膜带不被水流或曝气气流冲 起,使生物膜带稳定在水中不飘浮摇动,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培殖,污染物 去除能力高,净化水质效果好。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中,可将多个污水净化 处理生物膜带框架装置在平面及垂直方向进行组合,安装在处理池中。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池、缺氧池和曝气池应 用于污水处理,成倍增加系统内微生物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对 氮的去除尤其明显。同时,可以大大减少系统的污泥产量,节省污泥处理成 本。应用本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安装方便,无需停产,快速实现污 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