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25 13:37:41

  申请日2011.04.06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污水生物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为了提高既有污水生物处理构筑物的综合处理效能,提出对于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推流式生物处理构筑物进行技术改造时,在原有工艺基础和不改变大型构筑物的条件下,通过若干技术措施,使原有生物处理系统单一的好氧运行方式,改为能够以复合式缺氧好氧交替方式运行,从而发挥复合式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最大效能。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的使用特征是:对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推流式生物处理构筑物进行技术改造时,在原曝气池首端开始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段的廊道范围内,安装水下叶轮搅拌装置,并使原有的曝气装置的曝气强度可控;在原曝气池的剩余的三分之二段或四分之三段的廊道范围内,沿曝气池长悬挂束装软质填料。

  说明书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学科中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污水生物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日趋严格的污水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许多已建污水处理厂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并已开始进行各种升级技术改造的尝试,但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成为实施升级改造的关键。在已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大多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因此,污水处理厂技术升级改造的重点,应是针对已建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而且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充分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条件下,使升级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脱氮除磷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以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针对已建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为合理减少技术改造的投资费用,发挥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最大效能,根据污水生物处理的好氧缺氧及脉动惯性效应理论,提出对于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推流式生物处理构筑物进行技术改造时,在原有工艺基础和不改变大型构筑物的条件下,为了强化污水厂处理能力,应使主要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曝气池,能够以交替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方式和复合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方式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步骤:

  一是为了能够实现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能以交替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方式运行,应使原曝气池的前端已安装的曝气装置的曝气强度可控,即可以减量曝气,然后在曝气池的前端安装水下叶轮搅拌装置,通过调整水下机械搅拌和曝气搅拌强度,使原有的曝气池由过去按好氧方式运行,改为既可按厌氧方式也可按缺氧方式甚至好氧方式运行,从而达到根据需要实现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目的。

  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脱氮效率,在原有曝气池构筑物的一定区域内悬挂组合式填料,其方式为沿曝气池长在池底和池下两端安装钢筋,然后悬挂束装软质填料,该填料可在曝气时随曝气量的增加自底向上在池内呈条形散射装铺开,均匀分布在池内,为世代时间较长的生物在曝气池内固着生长创造条件,从而可使该系统在强化除磷基础上又可提高生物脱氮能力。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对于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推流式生物处理系统,采用这种组合方式,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单一好氧运行方式,调整为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而且通过提高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悬挂在填料上生长的固着微生物的接触强度,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综合效能,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改善出水的综合水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推流式生物处理构筑物为例进行技术改造时:

  1、在原曝气池首端开始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段的廊道范围内,适当安装水下叶轮搅拌装置,并使原有的曝气装置的曝气强度可控,即可以减量曝气,然后通过调整水下机械搅拌和曝气搅拌强度,使该段区域能够既可按厌氧方式也可按缺氧方式运行。

  2、在原曝气池的剩余的三分之二段或四分之三段的廊道范围内,沿曝气池长在池底和池下两端安装钢筋,然后悬挂束装软质填料,每段悬挂填料的长度与该廊道的宽度、高度相同。

  3、在原曝气池的剩余的三分之二段或四分之三段的廊道范围内悬挂组合式填料时,也可沿曝气池廊道每隔一段悬挂填料,每隔一段不悬挂填料,每段悬挂填料的长度与该廊道的宽度、高度相同,每段不悬挂填料的长度也与该廊道的宽度、高度相同,并按水流前进方向沿原曝气池的廊道交替并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