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水源热交换器

发布时间:2018-11-11 14:56:08

  申请日2010.01.29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IPC分类号F28D7/00

  摘要

  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换热管设在壳体内,并紧贴壳体内壁。相对于壳体的中轴线,换热管呈螺旋缠绕状分布或平行分布。此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污水流道(即壳程)没有换热管阻拦,空间较宽大,便于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如塑料包装物、厨余垃圾、毛发等)通过,避免堵塞,缠绕等弊病。同时,紧贴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更多换热管,保证了最大的换交热面积,交换效率高。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设在壳体内,并紧贴壳体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壳体的中轴线,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缠绕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与壳体的中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污水出入口,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换热管的中间介质出入口。

  说明书

  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主要用于污水水源的热交换。

  背景技术

  污水水源换热器可利用污水的低品位热能,变为较高品位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或者为其他系统加热,亦可用于制冷。与其它能源相比,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在能源日益紧缺,节能环保产品受到广泛重视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水源热泵特别是污水源热泵的应用,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因此,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未经处理的污水、经过简单处理的污水以及一些地表水中都可能混有固体的漂浮物、悬浮物、水生物、砂粒等等,经常会造成换热器的堵塞、缠绕,影响正常工作。专利文献1(CN2522803Y)涉及一种污水水源热泵用换热器,由金属壳体和换热管组成,换热管位于壳体内部;专利文献2(CN201069339Y)涉及一种开式循环集成式污水取水换热器组,包括杂质分离腔、排污腔、清洗腔和换热腔等,用以分离杂质并进行热交换;专利文献3(CN101413764A)涉及一种污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套管和换热管,并设有节距式链轴除垢器以除垢除污。专利文献1的换热器的壳程流道较小,易引起杂物堵塞、缠绕,专利文献2、3的换热器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困难,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不易堵塞和缠绕、维修保养方便的污水水源用热交换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壳体内,并紧贴壳体内壁。

  壳体是一个或者一组金属(钢管)或者非金属(玻璃钢或者其他塑料如PVC、PE等材料)的管子。紧贴壳体内壁的换热管是一组金属管(材料可以是铜及铜合金、不锈钢等材料等)。污水原水通过水泵流经壳程,与附着在壳内壁的换热管进行热交换,换热金属管内为循环流动的中间介质(例如软化水、乙二醇水溶液等换热介质)。由于污水流道(即壳程)没有换热管阻拦,因而空间较宽大,可以避免污水中的杂物如头发、塑料袋等堵塞换热管的弊病。同时,紧贴壳体内部设置换热管,可免于缠绕,换热管既可采用紧密式排列,也可采用有一定间隙的排列方式,从而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污水流道中换热管的量、换热效率与污水流动顺畅与否的矛盾之处。

  进一步改进为,相对于壳体的中轴线,所述换热管紧贴壳体呈螺旋状分布。换热管呈螺旋状紧密排布,增加了换热面积,中间介质流动顺畅;制造时,也较容易布设换热管。

  再者,所述换热管与壳体的中轴线平行。换热管为多根,两端各设1封头,其与各根换热管连接。平行紧密排布的换热管增加了换热面积。

  再者,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污水出入口,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换热管的中间介质出入口。在壳体两端分设粗大的污水出入口,并贯通整个壳体,污水自污水入口流入壳程,经过热交换后流出污水出口,整个污水流道没有任何阻拦物,确保污水流通顺畅。

  此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污水流道(即壳程)没有换热管阻拦,空间较宽大,便于塑料包装物、厨余垃圾、毛发等穿过,避免堵塞。同时,换热管紧贴壳体内部可以避免缠绕。使用时,可以采用污水流向和中间介质流向相反的热交换模式,即逆流,可以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效率。本设备也易于制造,操作、维修保养方便,实用性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