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11 14:57:55

  申请日2010.01.29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IPC分类号A01K63/04

  摘要

  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增氧措施,将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②在中央排水口设置排污管道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③使用抽水设备从抽水管道抽取池塘污水;④采用泡沫分离器分离污水;⑤采用臭氧发生器处理清水中病原体,处理后循环进入池塘使用,污水收集,进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实施本技术的精养池塘可减少养殖用水使用量70-80%,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养殖产量,而且有利于切断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可用于鱼类,对虾、罗氏沼虾和蟹类等水产经济品种精养池塘养殖过程养殖过程的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①设置增氧机(1)增氧,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营养需求,同时要求池塘水要形成环流,有利于溶解和悬浮的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2),便于收集;

  ②在中央排水区设置的PVC管道排污管(3)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4);

  ③在闸门口(4)设置一个PVC弯头,上插PVC管道,采用水泵(6)通过抽水管(5)从排污管抽水到泡沫分离器(7);

  ④采用泡沫分离器(7)进行泡沫分离,清水进入臭氧发生器(8),污水进入排水闸门(4),经排水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经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泡沫分离器(7)设有排水口(9);

  ⑤采用臭氧发生器(8)处理清水中的病原生物,臭氧发生器(8)设有清水口(10),清水经清水口(10)进入养殖池塘后循环利用。

  说明书

  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

  技术背景

  我国是全球水产业第一大国,2002年水产品产量达4561.8万吨,占全球产量40%左右,其中海淡水养殖产量2907万吨,占总产量的64%,约占全球养殖产量近60%。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支柱产业,1992年养殖面积超过14万公顷,产量22万吨,平均产量每公顷1.57吨。1993年开始对虾养殖产量开始下滑,1995年我国只有5万吨,平均单产0.36吨/公顷。1993年至1995年间,对虾养殖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病害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自1992年在福建和粤东暴发对虾病毒病,尤其是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1993年流行全国以来,WSS已成为对虾养殖业最严重的疾病。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我国对虾养殖池塘WSS发生率90%以上,发病虾池对虾死亡率接近100%。

  我国主要水产经济品种包括对虾、鱼类等养殖生产以池塘养殖为主体,采用“三塘合一”的养殖模式,对虾、鱼类的摄食、排泄和活动在同一个池塘里完成。而传统对虾、鱼类养殖模式是通过潮差大量换水的方式调控养殖池塘水质,一方面不能依据养殖状况进行全人工调控水质,另一方没有经过处理水进行水体交换也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养殖水质全人工调控技术的缺乏,限制了水产养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高位池和地膜池等精养模式主要采用沙滤,或者沙滤加中间蓄水池消毒处理病原,需要中间蓄水池,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采用微生态制剂和化学药品处理,成本高,而且化学药品容易造成残留,同时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换水。

  目前管理良好的集约化、半集约化对虾养殖模式,使用营养配方合理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养殖对虾,饲料系数平均约为1.3,即养成1kg的成品对虾需要投入1.3kg饲料。而1kg对虾仅有262.75g干物质,1.3kg配合饲料有1144g干物质。以饲料系数1.3计算,每养成1kg对虾,有881.25g的饲料干物质变成了代谢产物进入了养殖水体环境中。据研究,当平均温度为28℃时,从体重0.02g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养成至体重20g的成虾,养殖期间每个体的累积排泄和排出氮1086.3mg,累积排泄和排出磷228.7mg。集约化、半集约化养殖模式进行对虾养殖生产,通常一年养殖2茬,每茬养殖90-130天,前期30天内基本不换水,视情况适量添水,保持水深120-180cm。中期开始适量换水,一般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若以平均水深150cm计,每茬养殖110天,中后期每8.5天换水25%,则每公顷虾池每年养殖排放水量为1.02×105m3,而2008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为40万公顷左右,则当年向环境中所排放养殖废水共计约4.08×1010m3。因此,综合分析可知,对虾养殖过程中不仅水资源消耗巨大,而且向环境所排放出的废水、废物数量惊人,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精养池塘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法,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管理等结合起来的综合处理养殖用水达到循环使用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的,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对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到减少鱼虾养殖用水使用量,零交换,隔绝外界病原体的进入,减少病害的发生,减轻池塘有机负载,实施本技术鱼虾养殖用水处理量60-100m3/h,可减少养殖用水使用量70-80%,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产量,而且水生生物生长快,规格整齐,养殖产量高。可用于鱼类,对虾、罗氏沼虾和蟹类等水产经济品种精养池塘养殖过程养殖用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增氧机增氧,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营养需求,同时要求池塘水要形成环流,有利于溶解和悬浮的污染物集中到中央排污口,便于收集;在中央排水区设置的PVC管道排污管道连通到排水闸闸门口;在闸门口设置一个PVC弯头,上插PVC管道,采用水泵通过抽水管从排污管抽水到泡沫分离器;采用泡沫分离器进行泡沫分离,泡沫分离器设有排水口,清水进入臭氧发生器,污水进入排水闸门,经排水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经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采用臭氧发生器处理清水中的病原生物,臭氧发生器设有清水口,清水进入养殖池塘后循环利用。

  本发明处理鱼虾养殖水,可减少养殖用水使用量70-80%,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养殖产量,而且水生生物生长快,规格整齐,养殖产量高。可用于鱼类,对虾、罗氏沼虾和蟹类等水产经济品种精养池塘养殖过程养殖用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