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

发布时间:2018-11-8 18:22:38

  申请日2010.12.23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IPC分类号C01B25/26; C02F9/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针对草甘膦母液COD浓度高、难降解的特点,采用电磁强氧化-多效蒸发浓缩相结合的工艺对草甘膦废水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进行高强度氧化,使草甘膦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正磷酸盐,氧化后的废水经过蒸发浓缩,从而回收高附加值的正磷酸盐,该工艺能够使草甘膦生产废水达到零排放,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采用了电磁强氧化蒸发浓缩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草甘膦母液废水进入铁屑反应池,然后加入适量的碱液,调节溶液的pH;

  2)将步骤1)中调节pH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利用电磁场的能量和电磁强氧化器中的固态反应介质,进行电磁氧化反应;

  3)将步骤2)中电磁氧化反应出水进入缓冲池,缓冲池出水进入中和池,再次用碱液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进入多效高压蒸发系统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回收正磷酸盐,达到“零排放”效果。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

  1)草甘膦母液废水首先进入铁屑反应池反应,然后加入适量的碱液,调节溶液的pH;

  2)将调节pH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在电磁氧化设备中进行氧化反应;

  3)将电磁氧化设备的反应出水进入缓冲池,缓冲池出水进入中和池,再次用碱液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进入多效高压蒸发系统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回收正磷酸盐。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特定的氧化剂为选自二氧化氯(ClO2)、臭氧(O3)、双氧水(H2O2)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氧化剂;

  所述的特定的固态反应介质为选自粉煤灰、凹凸棒、膨润土、沸石、陶粒或含有稀土元素及负载过渡元素(铁、镍、铬、锰)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固态反应介质。

  所述的特定的催化剂为选自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镍、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特定的碱液为选自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特定的蒸发浓缩为多效蒸发设备、真空蒸发设备。

  说明书

  一种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目前的主流工艺是 IDA (IDAN) 法和二甲酯法。在草甘膦的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草甘膦会产生结晶母液5-6吨。草甘膦母液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含有约1%-2%的草甘膦,3%-4%的增甘膦,1%的亚磷酸盐,同时还含有CaCl2和HCl,总盐度高达15%-20%,以及一定量的三乙胺和有机副产物等,通常pH≤1。因此,对此类污染物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该废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草甘膦母液水质指标

  颜色 pH值 总磷(TP)/(mg.L-1) 温度(℃) 蓝绿色 <1 10200 20-30

  国内最初很推崇采用膜分离技术来回收母液中的草甘膦,但是试验表明,(纳滤)膜分离技术虽然可以使稀母液脱盐并浓缩,但是其适应性不强,并非所有草甘膦母液都可以采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分离,以及还存在膜污染和高运行成本的问题。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甘膦生产废水虽具有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其技术还不成熟。

  电磁强氧化技术与传统水处理法相比较,具有单位污水处理投资强度低、占地面积小、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草甘膦废水治理方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草甘膦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新工艺,采用了电磁强氧化-蒸发浓缩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草甘膦母液废水进入铁屑反应池,然后加入适量的碱液,调节溶液的pH;

  2)将步骤1)中调节pH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利用电磁场的能量和电磁强氧化器中的固态反应介质,进行电磁氧化反应;

  3)将步骤2)中电磁氧化反应出水进入缓冲池,缓冲池出水进入中和池,再次用碱液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进入多效高压蒸发系统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回收正磷酸盐,达到“零排放”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