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3 10:54:43

  申请日2010.05.26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脱氮子系统和化学除磷子系统;其中,脱氮子系统由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顺次连接而成,初沉池的进水口为污水进水口,二沉池的出水口为好水出水口;好氧池内设有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和与空气压缩装置连接的曝气头;化学除磷子系统由厌氧释磷池、混合反应池和化学沉淀池顺次连接而成;脱氮子系统的二沉池的排泥口通过管路与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的进泥口连接;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化学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回连至脱氮子系统的缺氧池的进水口。有效解决生物脱氮与除磷的矛盾,并解决传统脱氮除磷中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缩短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节省工程投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氮子系统和化学除磷子系统;

  其中,所述脱氮子系统由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顺次连接而成,所述初沉池的进水口作为污水进水口,二沉池的出水口作为好水出水口;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和与空气压缩装置连接的曝气头;

  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由厌氧释磷池、混合反应池和化学沉淀池顺次连接而成;

  所述脱氮子系统的二沉池的排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的进泥口连接;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化学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回连至所述脱氮子系统的缺氧池的进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子系统的好氧池的出水口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回连至缺氧池的进水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格栅;

  所述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的体积占所述好氧池有效容积的5~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子系统的缺氧池内设有搅拌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的剩余污泥排出口通过管路回连到所述脱氮子系统的缺氧池的进水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的混合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设备。

  7.一种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系统;

  使污水进入所述处理系统的初沉池内进行初次沉淀,初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小时;

  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3小时;

  缺氧池的出水进入好氧池内通过连续曝气维持好氧状态,进行硝化反应和过量吸收磷过程;向污水中投加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的用量为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的体积占好氧池有效容积的5~8%,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小时;

  好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内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小时;

  二沉池的上清液作为达标好水排出,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进入所述处理系统的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进行磷的释放,厌氧释磷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小时;

  厌氧释磷池底部的剩余污泥排出,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反应池进行除磷混合反应,混合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15分钟;

  混合反应池的出水进入化学沉淀池内进行泥水分离,化学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小时;

  化学沉淀池的上清液回流至缺氧池,化学沉淀池底部的化学污泥排出作为肥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污水中投加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包括:

  每次投入一部分分多次将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投入到好氧池的污水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好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物部分回流至缺氧反应池中进行循环利用;

  将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部分回流至缺氧池中循环利用来吸收污水中的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反应池进行除磷混合反应包括:

  向混合反应池中加入除磷剂,通过除磷剂与混合反应池中的含磷上清液反应进行除磷。

  说明书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排水标准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对氮磷的排放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脱氮与除磷的联合工艺中,由于两个过程所涉及的微生物在性质及最佳代谢条件上有较大的差别,在同一处理流程中,很难达到协调而稳定地运行。并且,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中通过排放的剩余污泥的方法将污水中的磷转移至污泥中,若排放的剩余污泥处理不当,污泥中的磷会重新释放至环境,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中脱氮与除磷很难协调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及方法,既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又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磷,且不会使污泥中的磷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系统,包括:

  脱氮子系统和化学除磷子系统;

  其中,所述脱氮子系统由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顺次连接而成,所述初沉池的进水口作为污水进水口,二沉池的出水口作为好水出水口;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和与空气压缩装置连接的曝气头;

  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由厌氧释磷池、混合反应池和化学沉淀池顺次连接而成;

  所述脱氮子系统的二沉池的排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的进泥口连接;所述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化学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回连至所述脱氮子系统的缺氧池的进水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的处理系统;

  使污水进入所述处理系统的初沉池内进行初次沉淀,初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小时;

  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3小时;

  缺氧池的出水进入好氧池内通过连续曝气维持好氧状态,进行硝化反应和过量吸收磷过程;向污水中投加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的用量为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的体积占好氧池有效容积的5~8%,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小时;

  好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二沉池内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小时;

  二沉池的上清液作为达标好水排出,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进入所述处理系统的化学除磷子系统的厌氧释磷池进行磷的释放,厌氧释磷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小时;

  厌氧释磷池底部的剩余污泥排出,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反应池进行除磷混合反应,混合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15分钟;

  混合反应池的出水进入化学沉淀池内进行泥水分离,化学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小时;

  化学沉淀池的上清液回流至缺氧池,化学沉淀池底部的化学污泥排出作为肥料。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脱氮子系统中设置的好氧池内设置包埋硝化菌的生物载体和与空气压缩装置连接的曝气头,有效提高了好氧池内对污水的脱氮效果,降低了污水在好氧池内的停留时间,达到了高效脱氮的效果。通过这种结构的脱氮子系统与化学除磷子系统配合,既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又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中脱氮与除磷很难协调,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