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

发布时间:2018-11-3 10:21:07

  申请日2010.05.26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IPC分类号B01J20/20; B09B3/00; B01J20/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其采用将经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粉煤灰和红土按照6.5~7.5∶1~1.5∶1.5~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上述混合原料重量的20%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型,自然风干后,在900℃~1000℃下的内热式闷火炉中烧结1.5~2个小时至深度炭化,后降温至500℃,采用炉内喷水的方式活化1~1.5小时,造粒即得。本发明的方法既充分利用了废物资源,解决废物资源的乱堆乱放,污染环境问题,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又能获得价格低廉,吸附性能好的吸附材料。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其特征是:将经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粉煤灰和红土按照6.5~7.5:1~1.5:1.5~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上述混合原料重量的20%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型,自然风干后,在900℃~1000℃下的内热式闷火炉中烧结1.5~2个小时至深度炭化,后降温至500℃,采用炉内喷水的方式活化1~1.5小时,造粒即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其特征是:所述造纸污泥的预处理是指将造纸污泥脱水干燥至含水量10-15%,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粒径0~0.055毫米。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红土的预处理是指将红土粉碎至粒径0.3~0.5毫米。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粉煤灰为粗渣,将粉煤灰粗渣进行筛分,使其粒度为0.1~0.5毫米。

  说明书

  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使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粘土类吸附剂(包括:膨润土、凹凸棒、硅藻土、沸石、高岭土及其经过活化、改性或交联的产物)、高分子吸附剂(包括: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复合吸收剂(如铝钒土——钢渣吸附剂;凹凸棒粘土与钢渣混合设备AT-CS吸附剂;天然沸石与镁铝等化合物按一定配比混合制得FMA吸附剂、复合吸附树脂)等。

  活性炭作为一种优良吸附剂早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至今是印染废水的最好吸附剂,目前世界活性炭产量年约70万吨,其中50%~60%用于水处理,但由于活性炭价格昂贵限制了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粘土类吸附剂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未大面积推广使用。复合剂吸附因生产工艺复杂,目前也没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废物资源——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制备的吸附材料,其特征是:将经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粉煤灰和红土按照6.5~7.5:1~1.5:1.5~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上述混合原料重量的20%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型,自然风干后,在900℃~1000℃下的内热式闷火炉中烧结1.5~2个小时至深度炭化,后降温至500℃,采用炉内喷水的方式活化1~1.5小时,造粒即得;

  所述造纸污泥的预处理是指将造纸污泥脱水干燥至含水量10-15%,然后用粉碎机粉碎至粒径0~0.055毫米;

  所述红土的预处理是指将红土粉碎至粒径0.3~0.5毫米;

  所述的粉煤灰为粗渣,将粉煤灰粗渣进行筛分,使其粒度为0.1~0.5毫米。

  本发明中所称的“造纸污泥”是指造纸厂生产加工所产生的污泥,造纸污泥主要组成部分为:能炭化的组分(木质纤维、半纤维、淀粉等);不能炭化的部分(沉淀碳酸钙、无机物、泥砂等),烧结时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当温度在1000℃左右时在坯料中起熔剂作用,能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和熔点,同时也缩短了熔烧过程,因碳酸钙分解时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在坯体中生成微孔,经活化生成吸附材料。

  本发明所称的粉煤灰是一种工业废渣,来源广泛,价格极其低廉,由于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和多孔性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和色度等化学物质。

  本发明既充分利用了废物资源,解决废物资源的乱堆乱放,污染环境问题,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又能获得价格低廉,吸附性好的吸附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