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3 10:15:06

  申请日2010.05.26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IPC分类号C05F1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好氧堆肥化处理的新工艺,具体涉及将木屑作为调理剂,并将新型微生物菌剂应用到污泥好氧堆肥中的方法。本方法采用木屑作为调理剂,在污泥中配入木屑,使发酵堆C/N比达到25∶1~35∶1的水平,水分含量为60~70wt%;添加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污泥总重量的1~1.5%。将污泥、木屑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对堆肥物料在风量12~24m3/h下强制通风发酵,并且5~7天内控制温度在45~70℃。本发明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发酵时间短,发酵后的污泥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02)标准的相关要求,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再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木屑作为调理剂,在污泥中配入木屑,使发酵堆C/N比达到25∶1~35∶1的水平,水分含量为60~70wt%;添加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污泥总重量的1~1.5%。将污泥、木屑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对堆肥物料在风量12~24m3/h下强制通风发酵,并且5~7天内控制温度在45~7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其特征是:堆肥物料是在槽内带网状隔板的发酵槽中进行发酵,网状隔板将发酵槽分割成上部的发酵区和下部的滤液收集区,采用鼓风机从槽底滤液收集区通风,滤液回流进行污水集中处理。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其特征是:发酵槽由砖砌成,长3~6米,宽3.5~5米,深1.5~2米,距底部0.2~0.4米安装网状隔板。

  说明书

  一种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好氧堆肥化处理的新工艺,具体涉及将木屑作为调理剂,并将新型微生物菌剂应用到污泥好氧堆肥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增加,势必导致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增加,目前全国每年污泥产生总量达900万吨。由于脱水污泥含有病源微生物、重金属等,直接农用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当前处置城市污泥的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土地利用等方式。

  焚烧处置虽能最大限度消减污泥,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都比较大。

  填埋处置容易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占用大量的土地。土地利用已成为污泥处置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土地利用前必须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堆肥化,双消化,热干化及碱性稳定化等。好氧堆肥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实质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通过控制pH、C/N,温度,通气,水分等条件,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借助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温度杀死污泥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等,使污泥的含水率及挥发性成分减少,臭味消除,可交换态重金属的比率也降低,速效养分增加,堆肥后的产物成为比较稳定的可制造有机肥的原料。然而,传统的堆肥方式发酵时间较长,且通常堆肥添加的液态菌剂易带来二次污染,采用固态菌剂又存在细菌的成活率较低的问题,都会使堆肥发酵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采用新型的微生物菌剂,来改进污泥堆肥化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该方法所用原料来源广泛,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发酵时间短,发酵后的污泥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可实现资源再利用。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木屑作为调理剂,在污泥中配入木屑,使发酵堆C/N比达到25∶1~35∶1的水平,水分含量为60~70wt%;添加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污泥总重量的1~1.5%。将污泥、木屑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对堆肥物料在风量12~24m3/h下强制通风发酵,并且5~7天内控制温度在45~70℃。

  本发明的堆肥物料是在槽内带网状隔板的发酵槽中进行发酵,网状隔板将发酵槽分割成上部的发酵区和下部的滤液收集区,采用鼓风机从槽底滤液收集区通风,滤液回流进行污水集中处理。

  所述的发酵槽由砖砌成,长3~6米,宽3.5~5米,深1.5~2米,距底部0.2~0.4米安装网状隔板。

  发明达到的效果和优点:

  ①采用木屑为调理剂,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可实现资源再利用。

  ②采用细菌成活率较高的固态菌剂,不会增加堆肥原料的含水率,亦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③整个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发酵时间短,成本低廉,产物符合土地利用的相关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对昆明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采样分析,污泥基本性质如下:含水率83%,全氮3.536%,碳含量22.28%。在污水处理厂的空地上建设的发酵槽作为发酵场所进行堆肥,发酵槽用转砌成,长6米,宽3.5米,深1.4米,距底部0.2米安装网状隔板,利于发酵后的废液渗漏。发酵槽底部设有通风系统。在1号发酵槽中投入4t污泥,加入86kg木屑调理剂,投加芽孢杆菌固态菌剂4kg、通过翻堆搅拌机使污泥、调理剂和菌剂充分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堆C/N比为25∶1。发酵过程中利用鼓风机24小时强制通风,风量为12m3/h,发酵温度为45~70℃,并连续保持6天。发酵期间每天监测污泥发酵温度和pH值,发酵13天后停止通风,对发酵后物料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的结果如下:

  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61.2%;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4.898%;水分(游离水)含量15.18%;酸碱度(pH)7.78;总砷含量0.54mg/kg;总汞含量1.76mg/kg;总铬含量61.9mg/kg;总铅含量23.2mg/kg;总镉含量<0.01mg/kg;粪大肠菌群值含量<0.0004;蛔虫卵死亡率100%,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02)标准的相关要求,均符合土地利用的相关要求。

  实施例2:

  首先对昆明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采样分析,污泥基本性质如下:含水率63%,全氮4.536%,碳含量26.20%。在污水处理厂的空地上建设的发酵槽作为发酵场所进行堆肥,发酵槽用转砌成,长6米,宽3.5米,深1.4米,距底部0.2米安装网状隔板,利于发酵后的废液渗漏。发酵槽底部设有通风系统。在2号发酵槽中投入4t污泥,加入97kg木屑调理剂,投加固态菌剂5kg、通过翻堆搅拌机使污泥、调理剂和菌剂充分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堆C/N比为30∶1。发酵过程中利用鼓风机24小时强制通风,风量为18m3/h,发酵温度为45~70℃,并连续保持6天。发酵期间每天监测污泥发酵温度和pH值,发酵13天后停止通风,对发酵后物料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的结果如下:

  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64.0%;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5.775%;水分(游离水)含量13.32%;酸碱度(pH)7.78;总砷含量0.40mg/kg;总汞含量1.75mg/kg;总铬含量65.4mg/kg;总铅含量19.7mg/kg;总镉含量<0.01mg/kg;粪大肠菌群值含量<0.0004;蛔虫卵死亡率100%,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02)标准的相关要求,均符合土地利用的相关要求。

  实施例3:

  首先对昆明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采样分析,污泥基本性质如下:水分含量39.82%,全氮(N)(以干基计)5.342%,全磷(P2O5)(以干基计)6.62%,全钾(K2O)(以干基计)1.18%,有机质(以干基计)53.2%,大肠杆菌值<0.0004。在污水处理厂的空地上建设的发酵槽作为发酵场所进行堆肥,发酵槽用转砌成,长6米,宽3.5米,深1.4米,距底部0.2米安装网状隔板,利于发酵后的废液渗漏。发酵槽底部设有通风系统。在3号发酵槽中投入4t污泥,加入109kg木屑调理剂,投加固态菌剂6kg,通过翻堆搅拌机使污泥、调理剂和菌剂充分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堆C/N比为35∶1。发酵过程中利用鼓风机12小时/天强制通风,风量为24m3/h,发酵温度为45~65℃,并连续保持5天。发酵期间每天监测污泥发酵温度和pH值,发酵13天后停止通风,对发酵后物料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的结果如下:

  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54.3%;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5.692%;水分(游离水)含量13.28%(标准要求20%);酸碱度(pH)7.72;总砷含量0.61mg/kg;总汞含量1.83mg/kg;总铬含量77mg/kg;总铅含量31.6mg/kg;总镉含量<0.01mg/kg;粪大肠菌群值含量<0.0004;蛔虫卵死亡率100%,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02)标准的相关要求,均符合土地利用的相关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