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7.02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34; 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管道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出水调节井,所述调节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有高度差,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之间有高度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效率高,脱氮效果好,不易发生短流现象,而且该系统的运行无需应用电气设备,相当于零运行费用,可顺利解决位于偏远山区的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
翻译权利要求书
1.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管道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出水调节井,所述调节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有高度差,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之间有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通过管道与调节池相连通,调节池通过管道与一级潜流型人工湿地相连通,污水从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自流进入垂直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出水自流进入水平流人工湿地,所述水平流人工湿地与出水调节井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流人工湿地从上向下包括有机介质层和混合介质层,垂直流人工湿地布水道按照一定间距分布在所述混合介质层的上部,垂直流人工湿地集水管按照一定间距分布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布水管分布在所述混合介质层的上表面下0.2m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流人工湿地的顺序包括布水石笼段,混合介质段和集水石笼段,布水石笼段和集水石笼段中分别分布水平流人工湿地布水管和水平流人工湿地集水管,水平流人工湿地布水管和水平流人工湿地集水管周边堆砌石灰石,构成布水石笼段和集水石笼段,所述水平流人工湿地布水管与垂直流人工湿地集水管相连通。
说明书
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边坡、道路两侧及河岸或湖边等水土保持地,经常出现因没有排水设施的情形下雨水漫流、泥沙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水体浑浊的问题,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手段是在这些需要水土保持地建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雨水和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现有很多类型的人工湿地技术,例如表流型湿地,水平流型湿地以及垂直流型湿地,但是处理效率相对比较低,而且人工湿地多处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整的偏远山区和农村,有些地域甚至存在无法保证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供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适用于偏远山区和农村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管道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出水调节井,所述调节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有高度差,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流人工湿地之间有高度差。
进一步地,格栅池通过管道与调节池相连通,调节池通过管道与一级潜流型人工湿地相连通,污水从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自流进入垂直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出水自流进入水平流人工湿地,所述水平流人工湿地与出水调节井连通。
进一步地,垂直流人工湿地从上向下包括有机介质层和混合介质层,布水管道按照一定间距分布在所述混合介质层的上部,集水管按照一定间距分布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部。
布水管道分布在所述混合介质层的上表面下0.2m处。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集水管与水平流人工湿地的布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水平流人工湿地的顺序包括布水石笼段,混合介质段和集水石笼段,布水石笼段和集水石笼段中分别分布布水管和集水管,布水管和集水管周边堆砌石灰石构成布水石笼段和集水石笼段,所述水平流人工湿地的布水管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集水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效率高,脱氮效果好,不易发生短流现象,而且该系统的运性无需应用电气设备,相当于零运行费用,可顺利解决位于偏远山区的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