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12.31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IPC分类号C02F1/28; C02F101/16; B01J20/20
摘要
一种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通过向废水水体中投入复合粉末吸附剂来处理废水。该复合粉末吸附剂由经均匀混合的粉末活性炭和硅藻精土组成,粉末活性炭与硅藻精土的重量比为1∶(3.0~9.0),水体中复合粉末吸附剂的投入量为0.3~1.5kg/m3,处理时间控制为20~120min。相对于使用纯的粉末活性炭或硅藻精土作为吸附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运行成本明显降低;吸附剂在水体中的扩散性能得到改善;吸附剂对氨氮也呈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本发明尤为适宜与活性污泥法工艺配合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废水水体中投入复合粉末吸附剂来处 理废水,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粉末吸附剂由经均匀混合的粉末活性炭和硅藻精土组成,粉末 活性炭与硅藻精土的重量比为1∶(3.0~9.0),水体中复合粉末吸附剂的投入量为0.3~ 1.5kg/m3,处理时间控制为20~12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末活性炭与 硅藻精土的重量比为1∶(4.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体中复合粉 末吸附剂的投入量为0.6~1.2kg/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时间为40~ 8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废水水体中投入复 合粉末吸附剂时投放位置处于废水进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废水水体中投入复 合粉末吸附剂时以及吸附过程中水体施以搅拌。
说明书
一种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法处理工业或生活废水的方法,特别涉及采用含有活性炭 的吸附剂的吸附工艺处理工业或生活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或生活废水较多地采用生物法进行净化处理,常见的如活性污泥法 或生物膜法等。生物法处理废水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和操作稳定等诸多优点,但 其缺点是耐冲击性较差,一旦遭遇高浓度废水的冲击,系统便难以使出水达标,较高浓度 的废水甚至会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使污泥失活或生物膜破坏。因此,生物法废水处理系统 一般都需配备物理法或化学法的强化处理单元,以抵御高浓度废水的冲击。其中,吸附法 工艺经常被采用,典型的如活性炭吸附法。如中国专利申请201010546162.7介绍的技术 方案,其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两级生化处理单元,每一生化处理单元前均配备了一级吸附处 理单元,吸附剂择一地选用了粉末活性炭。
活性炭对CODCr、氨氮、小颗粒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均很好, 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价格太高,长期使用会大幅提高系统的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它采用一种含有粉末活性炭的复合 粉末吸附剂,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运行成本明显降低,以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
一种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废水水体中投入复合粉末吸附剂来 处理废水。该复合粉末吸附剂由经均匀混合的粉末活性炭和硅藻精土组成,粉末活性炭与 硅藻精土的重量比为1∶(3.0~9.0),水体中复合粉末吸附剂的投入量为0.3~1.5kg/m3, 处理时间控制为20~120min。
上述粉末活性炭与硅藻精土的重量比最好为1∶(4.0~6.0);水体中复合粉 末吸附剂的投入量最好为0.6~1.2kg/m3;处理时间最好为40~80min。
复合粉末吸附剂的投放位置一般可处于废水进水口,投入复合粉末吸附剂时以 及吸附过程中水体最好施以搅拌。
一般生物法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在进行生化处理前均先经历初步沉淀过程,通过 沉降处理来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本发明与生物法废水处理工艺配合使用时可将吸附过 程与初步沉淀过程相结合,即直接在初沉池的进水口向水体投入复合吸附剂。如为活性污 泥法,经吸附/初步沉淀单元处理的废水可直接进入生化处理单元;如为生物膜法,则应 在吸附/初步沉淀单元后增加一过滤单元,废水经过滤除去吸附剂后再进入生化处理单元。
本发明的实质是对吸附剂进行了改进,即在常用的粉末活性炭中按一定比例加 入硅藻精土以组成一种复合的吸附剂。硅藻精土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力, 在吸附过程中,它能把污染物快速吸附到硅藻表面,经过物理絮凝后会瞬间下沉与水体分 离。硅藻精土对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更大的优点是价格远低于粉末活性炭,按本 技术方案配制的复合吸附剂较之粉末活性炭价格明显下降。
但是,硅藻精土吸收水份后黏性很高,很易结块团聚。现有技术中单独使用硅 藻精土作为吸附剂时为了充分发挥其吸附效能,必须使用专用的投加设备对投加区域的水 体施以很强的水力搅拌,以便硅藻精土能较好地扩散于水体。本发明人经大量的试验后发 现,在硅藻精土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粉末活性炭后,混合物粉末在水体中的扩散性得以明显 改善,投加时已无需借助专用的设备,仅依靠水体自身流动的水力便能使吸附剂较好地扩 散。当然粉末活性炭与硅藻精土在投用前需经均匀混合,但好在硅藻精土于干燥状态下的 分散性能很好,采用一般的搅拌设备即可实现两者的良好混合。
综上所述便可见本发明的积极效果,粉末活性炭和硅藻精土按一定比例的混合 后取得了互补和协同的功效。相对于使用纯的粉末活性炭或硅藻精土作为吸附剂,本发明 的优点在于:运行成本明显降低;吸附剂在水体中的扩散性能得到改善;吸附剂对氨氮也 呈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本发明尤为适宜与活性污泥法工艺配合使用,用于当系统遭受高 浓度废水冲击时对废水进行强化处理,以使废水的CODCr下降至平时的进水水质数值。由 试验数据证实,按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处理CODCr约为800mg/L,NH3-N约为40mg/L的石 油化工综合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到44%,NH3-N去除率接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