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7.10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IPC分类号C02F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车废水中水回用系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它属于洗车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桶、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循环反应泵、空气导管和管路,反应桶上开设有浮渣出口,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循环反应泵和反应桶均通过管路相互连通,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出水口,进水管路的一端与反应桶连接,该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循环反应泵的进口连接,出水管路的一端与循环反应泵的出口连接,该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进口端连接,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上部连接有空气导管,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成本较低,操作方便,经济,能高效去除洗车废水中所含的油污、LAS等污染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上开设有浮渣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循环反应泵、空气导管、风速测定仪、压力表和管路,所述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循环反应泵和反应桶均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反应桶连接,该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循环反应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水管路的一端与循环反应泵的出口连接,该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反应泵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之间串接有压力表,所述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上部连接有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的上方设置有风速测定仪,所述管路上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包括进口端、出口端、进气端和气水混合区,所述进口端、出口端位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两端,所述进气端位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上部,该进气端与空气导管连通,所述气水混合区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反应泵的扬程大于或等于50m,循环反应泵的出水管路压力为0.4-0.7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反应泵选用立式多级离心泵或普通离心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桶采用铸铁或304不锈钢。
说明书
一种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套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主要用于去除洗车废水中所含有的油类污染物,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属于洗车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洗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由于洗车行业用水量巨大,伴随着全国各地水资源状况不佳及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我国政府对洗车行业废水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实施了水价杠杆调节机制,提高洗车业用水价格等措施。
但洗车行业却将高水价的成本直接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截止目前,市面上都很难看见洗车废水中水回用工程案例,现有洗车场大多没有净水设备,直接排入市政管网,这不但没有有效实施节能减排,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加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
洗车废水主要污染物有:油污、泥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病菌及其他可溶性物质等。而洗车用水中对油污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要求较高,若回用水的去除效果不好,处理以后的水LAS含量较高,经高压水泵喷出的处理回用水水质不能满足洗车用水要求,而油污处理不达标,水面上有油膜,直接导致洗车洗不净。
目前,国内外针对洗车废水中油污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混凝法
其优点是初期投资低,设备较简单,对LAS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仅靠混凝法处理出水的LAS浓度仍然很高,达不到洗车行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为此,常在后段投加消泡剂来抑制,这就造成了LAS未去除,消泡剂又混入处理出水中,间接恶化了处理出水水质。
(2)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剂即为活性炭,其处理高LAS废水效果较好,常温下LAS在活性炭上吸附容量可达558mg/g,同时对COD、色度均有非常好的去除能力,但活性炭饱和后需再生或更换,再生后吸附能力下降,处理成本较高,普通洗车场难以承受。
(3)浮选法
向废水中加入浮选剂或絮凝剂等,通过向循环水中通入加压空气,尔后在常压下释放,形成大量的细碎气泡,使得混凝与气浮工艺有效结合,废水中的油污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等污染物得以混凝上浮。
该法对洗车废水中的LAS以及油类等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运行成本较高,欲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仍需加入大量的混凝剂来维持。
(4)生物法
传统生物处理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最经济普通有的废水处理方法。采用生物法处理洗车废水可部分去除COD、LAS以及油类等,但由于洗车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对于大多中小型洗车场,每天产生的废水水量小且24h内极不均匀,传统生物处理技术不适用。
(5)膜过滤技术
膜过滤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是近年来中水回用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优点是可实现SS、盐度、LAS、甚至是大量可溶性有机/无机污染物,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处理出水水质优良,装置占用空间小。
因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洗车废水处理工艺常采用膜过滤技术,但由于其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反渗透膜日常清洗、维护成本高,且反渗透膜仍需大量进口,反渗透浓液仍需进一步处理,加上国内洗车行业的高水价仍基本由消费者承担,因而膜过滤技术在国内洗车废水中应用较少。
公开日为2013年12月25日,公开号为 20336018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洗车废水回用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包括设有进水管的臭氧催化箱,臭氧催化箱上安装有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臭氧催化箱通过第一自吸泵与脱氧箱相连通,脱氧箱通过第二自吸泵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该专利虽然经过臭氧消毒和氧化、活性炭过滤器过滤等多次净化处理,处理效果好、稳定,可以满足洗车再次利用,但是但活性炭饱和后需再生或更换,再生后吸附能力下降,处理成本较高,普通洗车场难以承受,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经济、高效去除洗车废水中所含的油污、LAS等污染物的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洗车废水中水回用领域的细气泡发生器成套装置,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上开设有浮渣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循环反应泵、空气导管、风速测定仪、压力表和管路,所述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循环反应泵和反应桶均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反应桶连接,该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循环反应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水管路的一端与循环反应泵的出口连接,该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反应泵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之间串接有压力表,所述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上部连接有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的上方设置有风速测定仪,所述管路上设有出水口;结构合理,成本低廉,组装方便,能高效去除洗车废水中所含的油污,提高多次循环后回用水水质,节能减排,反应桶上的浮渣出口在装置停运时能够及时有效排出浮渣。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细气泡发生器主体包括进口端、出口端、进气端和气水混合区,所述进口端、出口端位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两端,所述进气端位于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上部,该进气端与空气导管连通,所述气水混合区细气泡发生器主体的中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反应泵的扬程大于或等于50m,循环反应泵的出水管路压力为0.4-0.7MPa。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反应泵选用立式多级离心泵或普通离心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桶采用铸铁或304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2、经实验室实验确定其对洗车废水的油污及LAS等去除效果显著,操作简单;3、不需投加化学混凝剂等药剂,以减少洗车废水回用后溶解性盐等的残留,提高多次循环后回用水水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4、通过改变细气泡发生器的数量、循环反应泵出水口的压力以及细气泡发生器空气导管的数量及管径,可实现不同污染程度的洗车废水去除油污及LAS等,满足人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