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5-3 10:05:38

  申请日2014.05.28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包括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絮凝沉淀区和污泥浓缩区;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依次连通,其中,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分别与第二入口、第三入口、第四入口和第五入口连通,且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底部均设有与污泥浓缩区连通的排泥管,而污泥浓缩区外侧设有至少一根出水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改善废水处理质量,且特别适合小型生产企业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H调节区(1)、一次加药区(2)、Fenton反应区(3)、二次加药区(4)、絮凝沉淀区(5)和污泥浓缩区(6);

  所述pH调节区(1)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且其内部设有第一搅拌结构(7);

  所述一次加药区(2)设有第二加药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且其内部设有第二搅拌结构(8);

  所述Fenton反应区(3)设有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且其内部设有第三搅拌结构;

  所述二次加药区(4)设有第三加药口、第四入口和第四出口;

  所述絮凝沉淀区(5)设有第五入口和第五出口;

  所述pH调节区(1)、一次加药区(2)、Fenton反应区(3)、二次加药区(4)和絮凝沉淀区(5)依次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入口、第三入口、第四入口和第五入口连通,且所述pH调节区(1)、一次加药区(2)、Fenton反应区(3)、二次加药区(4)和絮凝沉淀区(5)底部均设有与所述污泥浓缩区(6)连通的排泥管,而所述污泥浓缩区(6)外侧设有至少一根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搅拌结构包括搅拌轴(9),且所述搅拌轴(9)上设有网格状搅拌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加药区(4)设有第四搅拌结构(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出口设有L形出水管(12),且所述L形出水管(12)的出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出口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区(5)内设有竖流筒(14),且所述L形出水管(12)的出水口置于所述竖流筒(14)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区(5)底部设有多个依次相连的V形污泥斗(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污泥浓缩区(6)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

  说明书

  一种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活性剂废水属于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随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厂家也相应增多,而国内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的工艺控制和生产规模各不相同,对应的废水水质与水量也存在较大差别。

  大型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因其生产量大,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故废水呈LAS含量高、COD含量高、总盐含量高、废水水量大、水质较稳定等特点,可通过一定的“物化+生化”工艺处理至达标排放。但小型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一般生产量较小,产品单一,生产工艺较简单,而废水呈LAS、COD、总盐等含量均较低的特点,一般的洗涤剂类废水治理工艺对其并不适宜;同时,受制于企业规模与效益,小型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也无力承担完善复杂的污水处理站较高的建设和运营费用,并且不能降解废水中含量较低的各类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废水处理质量。但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即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为低毒物质,易起泡,有刺激性、致畸性,属于生物难降解物质,排入水体后会乳化水中其他污染物,增大污物浓度,还会引起水中传氧速率降低,恶化水质,同时对动植物和人体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简单的生物处理并不能使之有效降解,研发适宜该类型企业的废水治理装置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小型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处理废水的成本高且废水处理质量低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改善废水处理质量且适合小型生产企业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包括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絮凝沉淀区和污泥浓缩区;

  pH调节区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且其内部设有第一搅拌结构;

  一次加药区设有第二加药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且其内部设有第二搅拌结构;

  Fenton反应区设有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且其内部设有第三搅拌结构;

  所述二次加药区设有第三加药口、第四入口和第四出口;

  所述絮凝沉淀区设有第五入口和第五出口;

  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依次连通,其中,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分别与第二入口、第三入口、第四入口和第五入口连通,且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底部均设有与污泥浓缩区连通的排泥管,而污泥浓缩区外侧设有至少一根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包括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絮凝沉淀区和污泥浓缩区,其中,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依次连通,结构十分简单,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利用所述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时,从第一加药口向pH调节区加入H2SO4和FeSO4,调节废水pH至4~5,高于一般Fenton反应所需pH,以减少药剂成本;从第二加药口向一次加药区添加H2O2,即分开添加FeSO4和H2O2,以提高药剂利用率。

  另外,在pH调节区和一次加药区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搅拌结构和第二搅拌结构,有助于促进pH调节区和一次加药区内药剂与废水的快速充分混合,有益于改善废水处理质量。

  在上述Fenton反应区内部也设有第三搅拌结构,同上所述,也能起到提高药剂与废水的混合效率,使得Fenton反应区内无死角,从而达到改善废水处理质量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中,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底部均设有与污泥浓缩区连通的排泥管,从而通过静压将pH调节区、一次加药区、Fenton反应区、二次加药区和絮凝沉淀区内部的污泥排至污泥浓缩区,另外,各区内设置的排泥管还具有放空的功能。

  除此之外,在上述污泥浓缩区外侧还设有至少一根出水管,以便排出污泥浓缩区的浓缩上清液。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三搅拌结构包括搅拌轴,且搅拌轴上设有网格状搅拌桨。搅拌轴上设置的网格状搅拌桨大大地增加了与第三搅拌结构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搅拌更充分、更均匀,有助于进行开环断链破坏发泡结构的反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二次加药区设有第四搅拌结构。第四搅拌结构的设置也能使得加入的药剂与废水混合得更充分,也能提高药剂与废水的混合效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四出口设有L形出水管,且L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大于第四出口的高度。第四出口设置的L形出水管能对从二次加药区流出的废水起到导流作用,且因为L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大于第四出口的高度,使得废水从高于第四出口的高度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下来,有利于Fenton反应生成的絮体和胶体颗粒状有机物沉降在絮凝沉淀区,从而起到改善废水处理质量的作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絮凝沉淀区内设有竖流筒,且L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竖流筒内部。絮凝沉淀区内竖流筒的设置更进一步加强了Fenton反应生成的絮体和胶体颗粒状有机物的沉降,从而起到改善废水处理质量的作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絮凝沉淀区底部设有多个依次相连的V形污泥斗。V形污泥斗的设置更进一步加强了Fenton反应生成的絮体和胶体颗粒状有机物的沉降效果,也有益于废水处理质量的改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出水管设置在污泥浓缩区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出水管设置在污泥浓缩区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以便分层排出污泥浓缩区的上清液。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小型一体化表面活性剂废水治理装置,该废水治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改善废水处理质量,且特别适合小型生产企业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