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7 21:35:53

  申请日2014.11.25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包括由板材卷绕构成的圆筒,圆筒两端密闭连接分别设有污水管和出口管的端盖,圆筒内通过隔板分割成生态浮床修复区和生化处理区;所述的生态浮床修复区包括连接污水管的沉水弯头以及种植有植物的浮床,植物顶部伸出圆筒;所述的生化处理区包括螺旋缠绕空心伸缩杆的链状填料,空心伸缩杆杆体上设有透气孔,杆体内设有复合菌群。本发明通过将圆筒分隔成生态浮床修复区、生化处理区两个区域,采用生态浮床的高效处理污水,加快净化速度,并由生化处理区进化无害化处理实现了污水固液分离、废液直排的技术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包括由板材卷绕构成的圆 筒,圆筒两端密闭连接分别设有污水管和出口管的端盖,圆筒内通过 隔板分割成两个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区域依次为生态浮床 修复区、生化处理区;所述的生态浮床修复区包括连接污水管的沉水 弯头以及种植有植物的浮床,植物顶部伸出圆筒;所述的生化处理区 包括螺旋缠绕空心伸缩杆的链状填料,空心伸缩杆杆体上设有透气 孔,杆体内设有复合菌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透气孔内嵌有碳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态浮床修复区顶部的圆筒上开有容纳植物生长的生长孔,以 及嵌入式的透光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处理区顶部的圆筒上设有通风斜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链状填料成份为聚氯乙烯、竹纤维、榆皮粉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复合菌群包括杆菌、硝化细菌、脱色菌、酵母菌、乳酸菌。

  说明书

  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浅源生态浮 床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生活、生产形成的污水,对于水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刻 不容缓的保护时刻。农村、城镇小区人们的生活污水、粪便,现有传 统的处理方式大都为厌氧发酵、沉淀等处理手段,需要建设一个防漏 的水泥粪坑,不仅工时长、耗资大,而且随着沉降等问题出现使用寿 命并不长,往往导致泄露影响地下水质。这种现有处理手段其无法做 到固液分离、废液直排、而且整个净化过程耗时、繁琐。如何提高污 水的净化效率以及速度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294304.3公开了一种一次注塑成型 化粪池,包括主体,主体由两半箱体通过螺栓固紧为一整体。上述主 体内设一格化粪池隔板与二格化粪池隔板。一格化粪池隔板与二格化 粪池隔板之间构成二格化粪池;一格化粪池隔板与化粪池主体间构成 一格化粪池;二格化粪池隔板与化粪池主体间构成三格化粪池。该种 三格化粪池并没有关于废液直排、以及净化速度方面的技术提示或者 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简单具有固液分离、废液直排、快速净化 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

  一种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包括由板材卷绕构成的圆筒, 圆筒两端密闭连接分别设有污水管和出口管的端盖,圆筒内通过隔板 分割成两个区域,所述的两个区域依次为生态浮床修复区、生化处理 区。

  所述的生态浮床修复区包括连接污水管的沉水弯头以及种植有 植物的浮床,植物顶部伸出圆筒。沉水弯头结构改变了传统三格化粪 池等污水处理装置其第一格必然是通过进口连通大气的好氧区,该种 好氧结构并不利于厌氧发酵环境的产生,本发明通过沉水弯结构在连 接污水管的圆筒区域形成厌氧发酵区,通过密闭的厌氧环境,形成厌 氧发酵,可以分解蛋白质有机物,将寄生虫卵和病菌进行杀灭。而通 过将圆筒浅源安装于地下,使得植物可以穿过圆筒进行存活。浮床的 形状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结构,以水生植物根系在污水中形成 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 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污染物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 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极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速度。当然这个过程 中大量污染物也会出现沉淀,净化污水。

  所述的生态浮床修复区顶部的圆筒上开有容纳植物生长的生长 孔,以及嵌入式的透光板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生命力和生长 速度。

  所述的生化处理区包括螺旋缠绕空心伸缩杆的链状填料,空心伸 缩杆杆体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内嵌有碳管,利用碳管的多孔结构大 量繁殖微生物,杆体内设有复合菌群,空心结构的伸缩杆杆体不仅可 以作为复合菌群这类好氧菌的氧气来源通道,也可以作为复合菌群二 次添加的通道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链状填料通过螺旋缠绕空心 伸缩杆不仅防止相邻填料之间发生缠绕引起的填料过早失效,而且该 种空心伸缩杆下上深度可控,使来水的水质波动得到充分的分散,同 时又迅速被消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生化处理区将 生态浮床修复区处理过的污水进行了深度无害还处理达到了水体的 排放标准可以直排。

  链状填料成份为聚氯乙烯、竹纤维、榆皮粉混合物,优选的重量 百分比成份为:80-90%聚氯乙烯、5-10%竹纤维、5-10%榆皮粉。榆皮 粉具有天然的植物粘性可以迅速的实现挂膜,大大提高了清水性能。 榆皮粉腐蚀后形成的微孔进一步增加了填料的空隙率和比表面积,极 利于复合菌群的生长,从而达到很高的净化效率。

  所述的复合菌群包括杆菌、硝化细菌、脱色菌、酵母菌、乳酸菌。 硝化细菌是处理C0D等污染物的重要成分,但是由于其繁殖速度慢往 往会被有害菌消灭导致菌群有效成分消失,而本发明通过繁殖速度非 常快的好氧酵母菌,负责抢地盘给硝化细菌繁殖;另外一个是厌氧的 乳酸菌,繁殖速度也非常快,负责消灭低氧区对硝化菌有害的菌种从 而大大提高了复合菌群的成活率以及对于污染物的去除率。

  所述生化处理区顶部的圆筒上设有通风斜孔,利用斜孔结构形成 倾斜的空气对流环境使得更多的复合菌群接触到新鲜空气。

  本发明通过将圆筒分隔成生态浮床修复区、生化处理区两个区 域,采用生态浮床的高效处理污水,加快净化速度,并由生化处理区 进化无害化处理实现了污水固液分离、废液直排的技术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