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4-27 9:10:42

  申请日2015.10.20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步骤是由进水、第一次沉淀除杂、氧化除杂、第二次沉淀除杂、悬浮物去除、消毒处理和出水所组成。本设计通过地埋式的设计方式使其具有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和无需电力使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进水: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通过进水管排入初沉池,其中进水管的水流流速为1-30m3/h;

  b、第一次沉淀除杂:进入初沉池内的生活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污泥分离,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使悬浮物沉入初沉池的底部,其中沉淀时间为2个小时;

  c、氧化除杂:将步骤b中经沉淀除杂的水从溢水口输送进接触氧化池,利用放置在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填料对污水进行氧化除杂,其中氧化除杂的反应时间为1.5~3.0h,反应温度为20℃-37℃;

  d、第二次沉淀除杂:将步骤c中经氧化除杂的水输送进二沉池内,再一次利用重力进行污泥分离,使水中的悬浮物沉入二沉池的底部,其中沉淀时间为2-4小时;

  e、悬浮物去除:将沉入初沉池和二沉池底部的悬浮物通过排污管排至污泥池内;

  f、消毒处理:将经过第二次沉淀除杂后的水输送进消毒池内,利用放置在消毒池内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所述的消毒剂为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间为半小时;

  g、出水: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水通过排水管排放出去,其中排水管的水流流速为1-30m3/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进水管位于初沉池内一端的下方设置有伞形挡板,利用伞形挡板使生活污水在初沉池中均匀分布,其中伞形挡板与进水管的距离为容器深度的二分之一,直径为初沉池宽度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生物填料指的是承载微生物的填料,所述的生物填料与废水接触后,在充足的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上增殖,形成生物膜,其中氧化反应方程式为COHNS+O2+nutrients----CO2+NH3+C5H7NO2(细菌)+其他产物、C5H7NO2+5O2---5CO2+2H2O+NH3+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的接触氧化池连接有曝气装置,利用曝气装置给生物填料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氧源,通过生物配置工程使生物填料中形成生物膜,从而通过生物膜不断地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

  5.根据权利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储气罐和风机,所述的风机通过储气罐与接触氧化池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沉池和二沉池的底部都设置有锥形污泥斗,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沉入锥形污泥斗中,然后通过连接在锥形污泥斗下方的排污管排至污泥池内。

  说明书

  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属于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大自然的污染愈来愈受到人类的重视,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主要表现为自然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加重,特别是对于城市排水管网不能覆盖的生活小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小城镇地区,生活污水不易集中处理,且大多数居民住户、村屯农户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或只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就直接排放,使得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当前环境保护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的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地埋式的设计方式使其具有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和无需电力使用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电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a、进水: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通过进水管排入初沉池,其中进水管的水流流速为1-30m3/h;

  b、第一次沉淀除杂:进入初沉池内的生活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污泥分离,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使悬浮物沉入初沉池的底部,其中沉淀时间为2个小时;

  c、氧化除杂:将步骤b中经沉淀除杂的水从溢水口输送进接触氧化池,利用放置在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填料对污水进行氧化除杂,其中氧化除杂的反应时间为1.5~3.0h,反应温度为20℃-37℃;

  d、第二次沉淀除杂:将步骤c中经氧化除杂的水输送进二沉池内,再一次利用重力进行污泥分离,使水中的悬浮物沉入二沉池的底部,其中沉淀时间为2-4小时;

  e、悬浮物去除:将沉入初沉池和二沉池底部的悬浮物通过排污管排至污泥池内;

  f、消毒处理:将经过第二次沉淀除杂后的水输送进消毒池内,利用放置在消毒池内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所述的消毒剂为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间为半小时;

  g、出水: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水通过排水管排放出去,其中排水管的水流流速为1-30m3/h。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a中进水管位于初沉池内一端的下方设置有伞形挡板,利用伞形挡板使生活污水在初沉池中均匀分布,其中伞形挡板与进水管的距离为容器深度的二分之一,直径为初沉池宽度的四分之一。

  又进一步:所述的步骤b中生物填料指的是承载微生物的填料,所述的生物填料与废水接触后,在充足的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上增殖,形成生物膜,其中氧化反应方程式为COHNS+O2+nutrients----CO2+NH3+C5H7NO2(细菌)+其他产物、C5H7NO2+5O2---5CO2+2H2O+NH3+能量。

  又进一步:所述的步骤c中的接触氧化池连接有曝气装置,利用曝气装置给生物填料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氧源,通过生物配置工程使生物填料中形成生物膜,从而通过生物膜不断地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

  又进一步: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储气罐和风机,所述的风机通过储气罐与接触氧化池相连通。

  再进一步:所述的初沉池和二沉池的底部都设置有锥形污泥斗,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沉入锥形污泥斗中,然后通过连接在锥形污泥斗下方的排污管排至污泥池内

  采用上述方法后,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和无需电力使用的优点,十分适合在广大农村、小城镇地区中的生活污水处理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