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沉降槽

发布时间:2018-4-22 16:53:38

  申请日2015.10.13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上设置有清液出口;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伸至所述槽体内部;以及反射板,所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三倾斜板和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液管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在槽体中进液管的下方设置了反射板,悬浮液通过进液管进入槽体后冲击到反射板上,在反射板的作用下悬浮液改变其运动方向,延长了悬浮液在槽体中的停留时间,改变了悬浮液的沉降速度,提高了沉降槽的固液分离效果和沉降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上设置有清液出口;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伸至所述槽体内部;以及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三倾斜板和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液管的正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四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四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板和第三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四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厘米且至多为6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槽体中的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上部为柱状,所述槽体的下部为锥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由玻璃钢制成。

  说明书

  污水处理用沉降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生产利益的同时也对因生产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重视,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对当地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源有很大影响,近年来有多起因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因此对污水的处理和排放造成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废水与废渣的分离是一项基础步骤,通常做为污水治理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废水与废渣分离后,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废水和废渣进行进一步处理。

  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通常使用沉降槽来对工业废水和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沉降是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固体沉于底部,清液从沉降槽上部沿溢流堰溢流排出,在污水处理中一般用于从悬浮液中去除悬浮物。现有的沉降槽的沉降效果较差,很难达到较好的沉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沉降槽沉降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该沉降槽增加了反射板,能够增强沉降槽中的悬浮液的扰动程度,从而增强沉降槽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上设置有清液出口;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伸至所述槽体内部;以及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三倾斜板和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液管的正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四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四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斜板和第三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四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厘米且至多为60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槽体中的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堰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的上部为柱状,所述槽体的下部为锥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由玻璃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在槽体中进液管的下方设置了反射板,反射板包括多块倾斜设置的倾斜板,悬浮液通过进液管进入槽体后冲击到反射板上,在反射板的作用下沿着各倾斜板移动,悬浮液通过与倾斜板的作用改变其运动方向,延长了悬浮液在槽体中的停留时间,改变了悬浮液的沉降速度,提高了沉降槽的固液分离效果和沉降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