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絮凝剂用量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1 17:27:12

  申请日2015.10.14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对原水中浮油和悬浮固态杂质处理后,减少絮凝剂用量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平流池、斜管沉淀器,平流池中设置有隔板,上述隔板将平流池分为去油段和后段;上述隔板的下端与平流池的底面之间留有去油段和后段相通的沉淀通道;隔板的上端高于平流池的液面高度,形成有隔油段;平流池的后段设置有排水口,上述排水口与集水槽连通;集水槽上设置有排水管,上述排水管与斜管沉淀器的进水口连接。采用本发明减少了投放絮凝剂的费用,通过二次沉淀,提高了污水的油污和悬浮固态杂质沉淀效果。而且采用的斜管沉淀除油器结构紧凑,占地面价,成本低,节约运行和投资成本。

  权利要求书

  1.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平流池、斜管沉淀器,其特征在于,

  平流池(1)中设置有隔板(2),上述隔板(2)将平流池(1)分为去油段 (11)和后段(12);

  上述隔板(2)的下端与平流池(1)的底面之间留有去油段(11)和后段 (12)相通的沉淀通道(21);隔板(2)的上端高于平流池(1)的液面高度, 形成有隔油段(22);

  平流池(1)的后段(12)设置有排水口(16),上述排水口(16)与集水 槽(3)连通;

  集水槽(3)上设置有排水管(5),上述排水管(5)与斜管沉淀器(6)的 进水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 连接有排水槽(4),排水管(5)设置在排水槽(4)上;上述排水槽(4)布置 在平流池(1)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4) 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段板(41),分段板(41)上设置有连通阀(42),将排水 槽(4)分隔为至少两段;每段排水槽(4)分别通过排水管(5)连接有斜管沉 淀器(6)。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排 水管(5)上安装有管道混合器(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沉淀 除油器由外筒体(61)和内筒体(62)组成,在外筒体(61)与内筒体(62) 之间形成有第一絮凝区(63);

  在内筒体(62)中安装有沉淀斜管(67),上述沉淀斜管(67)将内筒体(62) 的内部容腔上下分隔为下部的第二絮凝区(64)和上部的清水区(641);

  内筒体(62)下部开口,第二絮凝区(64)与第一絮凝区(63)连通;

  在第一絮凝区(63)和第二絮凝区(64)的下部设置沉淀区(65);

  在第一絮凝区(63)的上部设置有进水槽(68),所述排水管(5)与进水 槽(68)连通;

  在上述清水区(13)的上部设置有排放管(69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清水区(641) 的上部设置有清水槽(9),所述排水管(12)与清水槽(69)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68) 为在外筒体(61)的内壁或内筒体(62)的外壁上设置的侧板所形成的环状槽; 所述排水槽(69)为在内筒体(62)的内壁设置槽板所形成的环状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槽(68)上 的溢流进水液面高于排水槽(69)的溢流排水液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体(61)和 内筒体(62)下部设置为下部截面小于上部截面的锥台结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斜管 (67)为斜板。

  说明书

  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适合于含油量较大污水的除油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生产行业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例如轧钢的钢坯表面除磷,喷 水冷却以及加热炉等多个轧钢环节的冷却等。而钢铁企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 量矿物油、氧化铁皮、水冲渣等杂质,为了防止废水对环境构成危害,需要对 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利于进行回收利用。污水的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 所含的悬浮固体颗粒物和油脂,还包括后期的冷却和相关的后续深度处理,以 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污水中的氧化铁皮、水冲渣等主要是采用旋流池进行沉 淀处理,含油污水一般采用斜板(管)沉淀机等处理。目前还有采用平流池对 污水中的悬浮固态杂质通过沉淀处理,或者再加入絮凝剂沉淀处理。

  如专利号为2010205268354,名称为“复合沉淀池”公开了一种平流沉淀池 与斜管沉淀池组合的沉淀结构,当原水中含油量较大,特别是浮油较多时,就 需要投放大量的絮凝剂采用实现有效的去油沉淀,将造成用药成本的大幅提高, 而且需要配置另外一个絮凝池,增加占地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原水中浮油和悬浮固态杂质处理 后,减少絮凝剂用量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平流池、斜管沉 淀器,平流池中设置有隔板,上述隔板将平流池分为去油段和后段;上述隔板 的下端与平流池的底面之间留有去油段和后段相通的沉淀通道;隔板的上端高 于平流池的液面高度,形成有隔油段;平流池的后段设置有排水口,上述排水 口与集水槽连通;集水槽上设置有排水管,上述排水管与斜管沉淀器的进水口 连接。

  所述集水槽连接有排水槽,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槽上;上述排水槽布置在平 流池的两侧。

  所述排水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段板,分段板上设置有连通阀,将排水槽 隔为至少两段;每段排水槽分别通过排水管连接有斜管沉淀器。

  在所述的排水管上安装有管道混合器。

  所述的斜管沉淀除油器由外筒体和内筒体组成,在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 有第一絮凝区;在内筒体中安装有沉淀斜管,上述沉淀斜管将内筒体的内部容 腔上下分隔为下部的第二絮凝区和上部的清水区;内筒体下部开口,第二絮凝 区与第一絮凝区连通;在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下部设置沉淀区;在第一 絮凝区的上部设置有进水槽,所述排水管与进水槽连通;在上述清水区的上部 设置有排放管。

  在清水区的上部设置有清水槽,所述排水管与清水槽连通。

  所述进水槽为在外筒体的内壁或内筒体的外壁上设置的侧板所形成的环状 槽;所述排水槽为在内筒体的内壁设置槽板所形成的环状槽。

  进水槽上的溢流进水液面高于排水槽的溢流排水液面。

  外筒体和内筒体下部设置为下部截面小于上部截面的锥台结构。

  所述的沉淀斜管为斜板。

  采用本发明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在不投放絮凝剂时就能有效的清除污水中 的大部分浮油,减少了投放絮凝剂的费用,通过二次沉淀,提高了污水的油污 和悬浮固态杂质沉淀效果。而且采用的斜管沉淀除油器结构紧凑,占地面价, 成本低,而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增设加压装置,节约运行和投资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