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8-4-20 8:37:42

  申请日2015.10.21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IPC分类号G09B25/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属于环保教学教具技术领域。该模型包括一长形槽体,在槽体内壁设置有二至六对插槽,至少两个插槽内插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将槽体分割为多个反应区,槽体前端壁上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为两个,一个位于槽体前壁上部,一个位于槽体前壁下部,进水管路连接在进水口上,在进水管路上连接有三通接头,槽体后端壁上连接有出水管路,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流孔,流孔偏离隔离板中部分布在一端,在槽体内与各反应区可拆卸设置有搅拌装置或曝气装置。本装置有利于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对该工艺的灵活运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包括一长形槽体,其特征在于:在槽体内壁设置有二至六对插槽,至少两个插槽内插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将槽体分割为多个反应区,槽体前端壁上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为两个,一个位于槽体前壁上部,一个位于槽体前壁下部,进水管路连接在进水口上,在进水管路上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上设置或不设置进水支路,槽体后端壁上连接有出水管路,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流孔,流孔偏离隔离板中部分布在一端,隔离板插入插槽后流孔位于上部或下部,在槽体内与各反应区可拆卸设置有搅拌装置或曝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内设置有四个插板,四个插板将槽体分割为五个反应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槽体后连接有二次沉淀池,在二次沉淀池后壁下部连接有回流管路。

  说明书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教学模型,特别涉及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属于环保教学教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该课程以物理、化学、生物等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水污染及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繁琐,尤其是是废水处理工艺及其工艺流程中的设备,涉及的内容复杂抽象、应用型强。以我校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为例,我校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学生只能从图片上或多媒体视频上了解废水的工艺及不同设备的构型,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对此没有直观的概念,对看到的工艺或设备懵懵懂懂,以致很快就忘记,尤其体现在进行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时期,学生对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没有概念,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对给定的设备不知如何进行优化组合。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以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简单的图片和动画没有太大兴趣。目前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相当普遍,教师对着生硬的图片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对图片所包含的知识没有耐心听取;二是学生对看到的工艺和设备没有立体感。图片和动画上所展示的只是二维图画,不能对应到立体结构的工艺或设备上;三是进行课程设计时对工艺和设备不能应用于实际。对学过的工艺不能灵活转换,想法单一;在废水处理方法中,传统的脱氮除磷系统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都满足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虽然都具有同时脱氮除磷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使氮、磷难以同时高效去除。目前,现有脱氮除磷系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是硝态氮问题,在现有的系统中,好氧池后直接是厌氧池,好氧区产生的硝态氮除大部分回流到缺氧池外,还有少量会进入厌氧区,硝态氮的存在会引起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的争夺,导致聚磷菌可利用的的碳源不足,影响聚磷菌厌氧释磷,从而影响后续好氧吸磷;二是有机负荷问题,硝化菌是自养微生物,过高的有机负荷会影响硝化菌的生长,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都是异养微生物,需要较高的有机负荷为其提供生长物质,因此现有的脱氮除磷系统将厌氧区和缺氧区放在工艺的前面,好氧区放在工艺的后面,这就导致聚磷菌在厌氧区释磷后不能马上进入好氧区进行好氧吸磷,动力不足或碳源不够,影响除磷效果。在现有的脱氮除磷处理工艺上找出一种更好的脱氮除磷系统并制作为教学模型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工艺的教学效果以及在以后工作实践中该工艺的改进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教学中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教学模型,包括一长形槽体,在槽体内壁设置有二至六对插槽,至少两个插槽内插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将槽体分割为多个反应区,槽体前端壁上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为两个,一个位于槽体前壁上部,一个位于槽体前壁下部,进水管路连接在进水口上,在进水管路上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上设置或不设置进水支路,槽体后端壁上连接有出水管路,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流孔,流孔偏离隔离板中部分布在一端,隔离板插入插槽后流孔位于上部或下部,在槽体内与各反应区可拆卸设置有搅拌装置或曝气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槽体内设置有四个插板,四个插板将槽体分割为五个反应区,进一步的,在槽体后连接有二次沉淀池,在二次沉淀池后壁下部连接有回流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一是在本模型上各改变隔离板的位置即可使各反应区的体积变化,可根据讲解工艺需要适时调整;二是本模型可以选择上部进水和下部进水,并通过隔离板的插入方向调整流孔位于上部还是下部,能够直观深入的讲解水流的方向,三是可以选择隔离板数实现反应区的增减,针对不同污水形成不同的处理工艺,特别在本模型上形成五个反应区可以实现优化的脱氮除磷,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应用在教学上能够直观、深入、灵活的对脱氮除磷工艺进行解释,有利于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对该工艺的灵活运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