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水用电絮凝设备

发布时间:2018-4-17 16:01:23

  申请日2015.04.13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IPC分类号C02F1/463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废水用的电絮凝设备,其包括上下连通的圆柱形外筒(1)和锥形筒(6),以及将二者分隔开的水平布置的旋转圆盘(10);其中所述电絮凝设备外筒(1)的轴线处设有阴极棒(4),在该阴极棒(4)外围同心布置有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堆积有多个金属块(8)。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具有废水与阳极接触面积大、阳极损耗小、阳极不易结垢和“二维卷扫”提高絮凝效率的优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废水用的电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连通的圆柱形外筒(1)和锥形筒(6),以及将二者分隔开的水平布置的旋转圆盘(10);其中所述电絮凝设备外筒(1)的轴线处设有阴极棒(4),在该阴极棒(4)外围同心布置有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堆积有多个金属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锥形筒(6)内通过支腿(14)支撑有水平的固定圆盘(12),在其中心处设有电机(5),该电机(5)通过旋转轴(11)驱动所述旋转圆盘(10)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棒(4)、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各自独立地安装在位于旋转圆盘(10)上的多组电极安装槽(1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都具有壁孔(7),所述旋转圆盘(10)和所述固定圆盘(12)都具有底孔(1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块(8)无序堆积并与所述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均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盘(12)外缘与所述锥形筒(6)之间留有环隙。

  说明书

  一种处理废水用的电絮凝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絮凝法是处理工业废水的常见方法。常规的化学絮凝法是向废水中加入各种絮凝剂, 例如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聚合硫酸氯化铝铁等,这些絮凝剂中的铁离子或铝离子 均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或氢氧化铝,并且随着其量的增多而发生絮凝沉淀,在絮凝沉 淀过程中,通过吸附和卷扫作用,将废水中的颗粒状物质和一些可吸附物质转移到絮凝 物中,起到净化废水的作用。但化学絮凝法往往向废水中引入其它阴离子,例如氯离子 或硫酸根离子,这些额外引入的离子,最后也需要除去,带来了后续处理的麻烦。

  近年来,为了避免化学絮凝法的上述缺陷,开发了电絮凝法。其原理是将铁、铝或 铁铝合金作为电解池的阳极并浸没在废水中,通过阳极氧化作用释放铁离子和/或铝离子, 进而水解成氢氧化铁和/或氢氧化铝,发生絮凝沉淀。其除了铁离子或铝离子的来源不同 外,基本原理和过程与化学絮凝法相同。

  电絮凝法处理废水时,常面临具体操作上的困难。一个困难是,废水中的胶体物质 或有机粘稠物质容易作为淤泥沉积在阴极和阳极上,糊住了阴极和阳极,如果不定期清 理,会严重影响阴阳极与废水的接触,降低电极效率。通常采用机械法和超声法进行清 理,但这样的清理很费时费力,且要么对电极表面造成伤害,要么需要安装额外的超声 设备,增加成本。另一个困难是阳极逐步消耗后的更换问题,在工业化的大型电絮凝设 备中,常常使用上百个并排安装的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阳极板,废水在其中多次折返穿 过,因阳极板个数多且具有特定几何形状以及与其它零部件的特定空间安装关系,其消 耗后的更换是一件工作量巨大的事情。

  因此,废水处理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电絮凝处理设备,能够避免或消除上述缺 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废水用的电絮凝设备,其包括上下连通的圆 柱形外筒1和锥形筒6,以及将二者分隔开的水平布置的旋转圆盘10;其中所述电絮凝 设备外筒1的轴线处设有阴极棒4,在该阴极棒4外围同心布置有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 筒状阳极3,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堆积有多个金属块8。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锥形筒6内通过支腿14支撑有 水平的固定圆盘12,其中心处设有电机5,该电机5通过旋转轴11驱动所述旋转圆盘10 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圆盘12外缘与所述锥形筒6 之间留有环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阴极棒4、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 筒状阳极3各自独立地安装在位于旋转圆盘10上的多组电极安装槽10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 都具有壁孔7,所述旋转圆盘10和所述固定圆盘12都具有底孔102。这些壁孔和底孔的 作用是使废水保持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 在材质上各自独立地为能够在电解作用下溶解并产生铝离子或铁离子的材料,例如铁块、 铝块、铁铝合金、Fe-Si合金,Fe-Sn合金等等,优选铁铝合金,更优选铁。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金属块8无序堆积并与所述第一 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均接触。所述金属块可以作为牺牲阳极使用,减缓或者避 免了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的溶解消耗,从而延长了阳极使用时间,也避免 了频繁更换电极板。优选地,所述金属块为铁铝合金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絮凝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使废水流入电絮凝设备,所述电絮凝设备包括上下连通的圆柱形外筒1和锥形筒6, 以及将二者分隔开的旋转圆盘10;其中所述电絮凝设备外筒1的轴线处设有阴极棒4, 在该阴极棒4外围同心布置有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 二筒状阳极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堆积有多个金属块8;在所述锥形筒6内水平地设有固定 圆盘12,其中心处设有电机5,其通过旋转轴11驱动所述旋转圆盘10的旋转,进而带 动第一筒状阳极2和第二筒状阳极3旋转;所述第一筒状阳极2、第二筒状阳极3和所述 金属块8均在外加直流电源作用下释放出铁离子和铝离子,并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 化铝胶体,并使得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质随所述胶体絮凝沉淀。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金属块8作为牺牲阳极使用,并且在 其消耗过程中可随时由外界予以补充。这种补充可以通过简单地加入金属块来实现,其 操作简单易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旋转圆盘10带动所述第一筒状阳极2 和第二筒状阳极3旋转,对待处理的废水进行搅拌。这种搅拌作用使得废水中的胶体物 质和有机粘稠物不容易沉积在电极表面上,有利于保持电极表面的干净,维持电极效率 不至于过快下降。此外,旋转搅拌还提高了絮凝剂的絮凝效率,原本絮凝物只是在下落 过程中吸附和絮凝其它杂质,没有径向运动过程;搅拌后,絮凝物除了上下方向外,还 能在径向方向上进行絮凝,相当于“二维卷扫”,提高了絮凝效率。此外,旋转搅拌还 产生一定的离心力,能促使絮凝物被甩向电絮凝设备外筒内壁处,并顺着第二筒状阳极3 与电絮凝设备外筒1之间的间隙下滑,并在进入锥形筒6后,絮凝物继续沿着固定圆盘 12与锥形筒6之间的环隙下滑到锥形筒底部,积攒到一定量后从底部的絮凝物出口13 排出。

  对待处理的废水进行搅拌也是逆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思路而行的,因为通常为了促 进絮凝物沉淀,技术人员更希望废水是静止的或者缓慢流动的,并不希望对废水进行搅 拌处理。而本实用新型恰恰提供这种搅拌,并取得了上述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阳极采用第一筒状阳极和第二筒状阳极这种筒形设置,增大了废水与阳极的接触 面积。此外,以无序堆积的金属块作为牺牲阳极,进一步增大了废水与阳极的接触面积, 提高电流效率。

  2.以旋转圆盘带动第一筒状阳极和第二筒状阳极旋转,进而带动废水旋转,冲刷电 极表面,使其不易被污垢所污染。且废水旋转促使絮凝物从单一的向下沉降卷扫能力变 为向下和径向都具有卷扫能力,相当于变成二维卷扫,既提高了絮凝效率,又相当于提 供了离心分离的作用,促进卷扫后絮凝物与废水的及时分离。

  3.以金属块作为牺牲阳极,大大减缓或避免了筒状阳极的消耗,延长了筒状阳极的 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的麻烦。该金属块可以方便地随时从外界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