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8.18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IPC分类号C02F11/12; C02F1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装置、灌装装置、过滤袋收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灌装装置、所述灌装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所述灌装装置包括过滤袋,所述过滤袋包含单向透过膜。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污泥灌装至单向透过的过滤袋,实现无动力干化污泥,大大降低能耗;该系统对初始污泥含水率无要求,操作简单;系统可根据污泥处理量来调节仪器的配置量,总体占用空间小;另外,利用微生物和污泥污水进行再充分生化反应,能有效提高分解有害物质,实现了分离液的直接排放和干泥的直接填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装置、灌装装置、过滤袋收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灌装装置、所述灌装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
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所述灌装装置包括过滤袋,所述过滤袋包含单向透过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所述微生物反应器一端连接所述污泥池,另一端作为所述前处理装置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所述灌装装置包括输送泵、自动灌装器;所述输送泵一端连接所述前处理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自动灌装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还包括PAC添加器、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入口分别连接PAC添加器和污泥池,所述混合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装置的入口还外接净水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池连接液位报警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输送泵出口管道的污泥流量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出水口连接的排水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袋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灌装装置的上方,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位于所述灌装装置的下方。
说明书
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泥干化处理系统,其主要形式可分成板框式压滤机系统、带式压滤机系统、卧式离心脱水机系统等类型,经其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 60%~85%之间,相对其制造成本、运行成本及操作要求而言均较高。
上述系统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如下:
1、板框式压滤机系统,主要是通过污泥泵加压进泥水(约0.5MPa),再经滤布过滤的方式运行,脱水效果一般(出泥含水率一般在60~70%),且对进水含固率无特殊要求,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进水压力相对较高,滤布易破损,且运行后须对滤对及滤板进行冲洗,操作较为复杂,且进水加压系统及滤板板框压紧系统操作也较专业,运行时对压力的控制要求较精确,在一系列运行过程中电力消耗较高,同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且工作较烦重。
2、带式压滤机系统,主要是通过滤布过滤方式运行,其对进水含泥率要求较高,需经过污泥浓缩后(一般进水污泥含水率要求达到95~96%)才能进行处理脱水,脱水效果较板框式略差(出泥含水率一般在80~85%),其操作运行较容易,对进水压力无特殊要求,但运行时由于机械带动滤布作往复旋转,较易跑偏,对滤带的控制要求很高。同样运行结束后须对滤带进行清洗,自耗水量较大,且装置造价较高。
3、卧式离心脱水机系统,其主要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达到污泥脱水的目的,其对进水含泥率要求较高,需经过污泥浓缩后(一般进水污泥含水率要求达到95~96%)才能进行处理脱水,脱水效果一般(出泥含水率一般在 70~80%)。在运行过程中对进水压力无特殊要求,但运行时由于转筒需高速旋转,动力消耗很大,且由于装置高速运转,对装置的制作精度要求极高,由于可连续运行,整个占地较小,但造价极高,且操作控制过程也十分复杂,对自动化程控要求很高,性价比相对较差。
综上,传统的污泥干化系统设备脱水时使用物理方法,脱水后的分离出来的污水仍需后续化学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同时上述系统一般体现出来的问题是:造价高、占用空间大、操作复杂,对初始污泥含水率有一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污泥干化系统操作复杂、能耗大、占用空间大、对初始污泥含水率有要求、分离液不能立即排放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披露了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前处理装置、灌装装置、过滤袋收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灌装装置、所述灌装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
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所述灌装装置包括过滤袋,所述过滤袋包含单向透过膜。
优选地,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所述微生物反应器一端连接所述污泥池,另一端作为所述前处理装置出口。
优选地,所述灌装装置包括输送泵、自动灌装器;所述输送泵一端连接所述前处理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自动灌装器。
优选地,所述前处理装置还包括PAC添加器、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入口分别连接PAC添加器和污泥池,所述混合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器。
优选地,所述灌装装置的入口还外接净水管道。
优选地,所述污泥池连接液位报警器。
优选地,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输送泵出口管道的污泥流量计。
优选地,集装式污泥干化系统包括与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出水口连接的排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袋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前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灌装装置的上方,所述过滤袋收集装置位于所述灌装装置的下方。
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污泥灌装至单向透过的过滤袋,实现无动力干化污泥,大大降低能耗;该系统对初始污泥含水率无要求,操作简单;系统可根据污泥处理量来调节仪器的配置量,总体占用空间小;另外,利用微生物和污泥污水进行充分生化反应,能有效提高分解有害物质,实现了分离液的直接排放和干泥的直接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