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0.19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9/10; C01C1/24; C01G45/10; C02F103/3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布置的中和沉淀单元、加热过滤单元、纳滤单元和蒸发浓缩单元,加热过滤单元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与中和沉淀单元的上清液出口和纳滤单元的进液口相连,纳滤单元的滤液出口与蒸发浓缩单元的进口相连。实际使用时,先通过pH调节剂和沉淀剂对中和沉淀单元中的废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通过加热过滤单元的加热过滤处理可得到硫酸锰晶体,之后再依次通过纳滤单元和蒸发浓缩单元的纳滤、蒸发处理即可得到硫酸铵产品。本发明公开的废水处理系统将过滤分离技术与蒸发结晶处理进行结合,从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回收得到合格的硫酸锰和硫酸铵产品,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中和沉淀单元(10)、加热过滤单元(30)、纳滤单元(40)和蒸发浓缩单元(60),加热过滤单元(30)的进口端(31)、出口端(32)分别与中和沉淀单元(10)的上清液出口(11)和纳滤单元(40)的进液口 (41)相连,纳滤单元(40)的滤液出口(42)与蒸发浓缩单元(60) 的进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沉淀单元(10)和加热过滤单元(30)之间设置有吸附单元(20),吸附单元(20)的进口、出口分别与中和沉淀单元(10)的上清液出口 (11)和加热过滤单元(30)的进口端(3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单元(40)和蒸发浓缩单元(60)之间设置有反渗透单元(50),反渗透单元(50)的进液端(51)、浓缩液出口端(52)分别与纳滤单元(40)的滤液出口(42)和蒸发浓缩单元(60)的进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纳滤单元(40)的浓缩液出口(43)通向中和沉淀单元(10)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纳滤单元(40)中的膜元件的截留分子量为100-600D。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反渗透单元(50)中的膜元件为卷式膜或者碟管式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浓缩单元(60)为多效蒸发浓缩设备或MVR浓缩设备。
说明书
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苯二酚又名氢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常用于制造蒽醌染料、偶氮染料、橡胶防老剂和抗氧剂等。目前,国内对苯二酚的产量约 10000吨/年,对苯二酚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为苯胺氧化法,该方法是先在硫酸中将苯胺用二氧化锰氧化生产苯醌,然后在水中用铁粉将苯醌还原为对苯二酚粗品,之后再经过滤、脱色、结晶和干燥处理即得对苯二酚成品。
但是,采用苯胺氧化法生产对苯二酚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在苯胺氧化成苯醌阶段中,每生产290kg苯醌会产生约11吨废水,该废水主要成分为硫酸锰、硫酸铵、COD等,具体的,申请人检测了一批废水样本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苯胺氧化阶段产生的废水中主要含质量分数为 13%硫酸锰、2.5%硫酸铵、1%硫酸、17.5%TDS(即总溶解固体),废水的COD值为500mg/l。由于该废水的含盐量高达18%以上,因此无法进入生化系统进行生化处理,现今企业主要是将该废水直接蒸干,但直接蒸干的成本为60-80元/吨,成本过高,且存在固废无法处理问题,这样无疑制约了对苯二酚的规模化顺利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保证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中和沉淀单元、加热过滤单元、纳滤单元和蒸发浓缩单元,加热过滤单元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与中和沉淀单元的上清液出口和纳滤单元的进液口相连,纳滤单元的滤液出口与蒸发浓缩单元的进口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实际使用时,先通过pH调节剂和沉淀剂对中和沉淀单元中的废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通过加热过滤单元的加热过滤处理可得到硫酸锰晶体,之后再依次通过纳滤单元和蒸发浓缩单元的纳滤、蒸发处理即可得到硫酸铵产品。本发明公开的废水处理系统将过滤分离技术与蒸发结晶处理进行结合,从对苯二酚生产废水回收得到合格的硫酸锰和硫酸铵产品,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