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8.29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经混凝沉淀过程,去除水中悬浮物;经粗滤过滤过程,高效泥水分离;经内电解反应,利用铁-铜、铁-碳的原电池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经厌氧-兼氧生化反应过程,将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精密过滤过程,进一步过滤悬浮物质,产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本发明中运用双内电解反应,去除有机物效果更强,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本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混凝沉淀:污水进入沉淀池,加酸调节pH至6~7,然后加絮凝剂使混凝沉淀,上清液送入粗滤过滤器;
(2)粗滤过滤:污水经粗滤过滤器中多层筛滤管过滤,高效泥水分离后,出水进入下一步工序;
(3)内电解反应:粗滤出水经加酸后调节pH至2~5,再送入双内电解反应器,双内电解反应器中装填有含铁铜碳的一体化填料,废水在反应器中利用铁-铜、铁-碳的原电池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4)厌氧-兼氧生化反应:内电解反应后出水依次送入厌氧-兼氧生物滤池,污水自下而上进入厌氧生物滤池,滤池中装填有毛竹填料,污水经毛竹填料中生长的厌氧菌发生厌氧反应降解有机物,反应后废水自下而上进入兼氧生物滤池,兼氧生物滤池中装填毛竹填料,填料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用于微曝气,兼氧生物菌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5)精密过滤:污水经生化反应后送入精密过滤器,进一步过滤悬浮物后,产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所述粗滤过滤步骤中的粗滤过滤器,包括罐体及与罐体活动链接的封头,罐体底部设有排污口、侧部设有进水口,封头顶部设有出水口和反洗口,罐体内设置有多套管筛滤管,所述管筛滤管由内层筛滤管、中层筛滤管和外层筛滤管组成,内层筛滤管、中层筛滤管和外层筛滤管的罐体均为栅网式管体,栅间的缝隙或网孔即过滤孔径,以外层筛滤管的过滤孔径为最大,内层筛滤管的过滤孔径为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内电解反应器的顶部设有反洗装置,反应器底部设有气洗装置,所述反洗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顶部的反洗口以及和反洗口相连通的反洗布水管,所述气洗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侧方的气洗口以及和气洗口相连通的布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滤池中的毛竹填料为竖直排列的去皮打通节的毛竹筒群,所述兼氧生物滤池中的毛竹填料为毛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滤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2.5h,所述兼氧生物滤池中毛竹片的装载量为70~80%,毛竹片粒径为5~10mm,曝气量为0.3~0.5mg/L。
说明书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尤其是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难降解有机废水主要指印染废水、焦化废水、制药废水等,其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盐度高,并含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一般印染废水pH为6~13,色度高达1000倍,COD为400~4000mg/L。若采用生化或其他单项技术处理此类污水,不但经济上花费大,同时也难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常规方法处理废水的效率不高,有些毒害性化合物难以去除,出水不能真正达到排放标准;(2)一些特殊工艺或设备投资较大,处理废水的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3)系统较为复杂,运行操作要求较高,稳定性有待改善。
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碳法等。近年来,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印染、重金属、制药、油田废水的处理,具有使用范围广、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对于高盐度、高COD、高色度废水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混凝沉淀:污水进入沉淀池,加酸调节pH至6~7,然后加絮凝剂使混凝沉淀,上清液送入粗滤过滤器;
(2)粗滤过滤:污水经粗滤过滤器中多层筛滤管过滤,高效泥水分离后,出水进入下一步工序;
(3)内电解反应:粗滤出水经加酸后调节pH至2~5,再送入双内电解反应器,双内电解反应器中装填有含铁铜碳的一体化填料,废水在反应器中利用铁-铜、铁-碳的原电池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4)厌氧-兼氧生化反应:内电解反应后出水依次送入厌氧-兼氧生物滤池,污水自下而上进入厌氧生物滤池,滤池中装填有毛竹填料,污水经毛竹填料中生长的厌氧菌发生厌氧反应降解有机物,反应后废水自下而上进入兼氧生物滤池,兼氧生物滤池中装填毛竹填料,填料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用于微曝气,兼氧生物菌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5)精密过滤:污水经生化反应后送入精密过滤器,进一步过滤悬浮物后,产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所述粗滤过滤步骤中的粗滤过滤器,包括罐体及与罐体活动链接的封头,罐体底部设有排污口、侧部设有进水口,封头顶部设有出水口和反洗口,罐体内设置有多套管筛滤管,所述管筛滤管由内层筛滤管、中层筛滤管和外层筛滤管组成,内层筛滤管、中层筛滤管和外层筛滤管的罐体均为栅网式管体,栅间的缝隙或网孔即过滤孔径,以外层筛滤管的过滤孔径为最大,内层筛滤管的过滤孔径为最小。
作为优选的,所述双内电解反应器的顶部设有反洗装置,反应器底部设有气洗装置,所述反洗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顶部的反洗口以及和反洗口相连通的反洗布水管,所述气洗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侧方的气洗口以及和气洗口相连通的布气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厌氧生物滤池中的毛竹填料为竖直排列的去皮打通节的毛竹筒群,所述兼氧生物滤池中的毛竹填料为毛竹片。
作为优选的,所述厌氧生物滤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2.5h,所述兼氧生物滤池中毛竹片的装载量为70~80%,毛竹片粒径为5~10mm,曝气量为0.3~0.5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双内电解反应器中采用含铁铜碳的填料,构成铁铜、铁碳两种内电解反应,具有对有机物去除率高、适应范围广、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普通铁铜碳混合填料易钝化、板结和堵塞的难问题。
2、本工艺运用内电解反应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能被还原转化为易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提高了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的效率。
3、粗滤过滤器采用多套管筛滤管,使原水经多层梯度过滤,使高效泥水分离。
4、厌氧-好氧生物滤池中装填毛竹填料,毛竹填料是很好的生物菌房,挂膜牢固,生物膜不容易脱落;且毛竹成本低,稳定性好。
5、本工艺适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如有机物浓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难生化等的废水,可广泛应用于印染、化工、电镀、制浆造纸、制药、农药等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适用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