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3 17:45:01

  申请日2015.11.11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IPC分类号C02F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处理水槽、吸油装置、废水管、循环回流管及水泵;该吸油装置设置于处理水槽内,该吸油装置包括有第一传动辊轴、第二传动辊轴、输送带、电机及挤压辊轴,该输送带的外侧输送面上固定式设置有亲油疏水海绵层;以及,所述挤压辊轴下方设置用于集油槽;前述废水管的出口朝向亲油疏水海绵层设置,该循环回流管连通于处理水槽和污水池之间,该水泵设置于循环回流管上;藉此,废水流经亲油疏水海绵层,油污被吸附并运送至挤压辊轴处挤压收集至集油槽内,过滤水落入处理水槽内,经循环回流管返回至污水池内,这样反复循环污水直到污水被处理干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污水池(11)、处理水槽(13)、吸油装置、废水管(9)、循环回流管(10)及水泵(8);

  其中,该吸油装置设置于处理水槽(13)内,该吸油装置包括有第一传动辊轴(3)、第二传动辊轴(4)、输送带(14)、电机(12)及挤压辊轴(2),该电机(12)驱动第一传动辊轴(3),该输送带(14)传动于第一传动辊轴(3)、第二传动辊轴(4)之间,该输送带(14)的外侧输送面上固定式设置有亲油疏水海绵层(5),该挤压辊轴(2)适配于前述第二传动辊轴(4),且挤压辊轴(2)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辊轴(4)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亲油疏水海绵层(5)的厚度;以及,所述挤压辊轴(2)下方设置用于集油槽(1);

  前述废水管(9)的出口朝向输送带(14)上的亲油疏水海绵层(5)设置,该循环回流管(10)连通于处理水槽(13)和污水池(11)之间,该水泵(8)设置于循环回流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9)的出口连接有污水喷嘴(6),以及,所述废水管(9)上设置有阀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1)连接有回收管(15),该回收管(15)伸出处理水槽(13)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槽(13)开设有净化水排放口。

  说明书

  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含油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盐析法、无机絮凝法、电絮凝除油法及粗粒化法等几种,具体而言:

  其中,对含油污水处理采用盐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压缩油粒于水面界面处双电层的厚度,使油粒脱稳;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所以使用较多,作为初级处理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单纯盐析法投药量大(1%~5%),聚析的速度慢,沉降分离一般在24h以上,其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且对由表面活性剂稳定的含油乳化液的处理效果不好;

  对含油污水处理采用无机絮凝法,一般所用到的无机絮凝剂是铝盐和铁盐,尤其近年出现的无机高分子凝聚剂,如聚硫酸铁和聚氯化铝等,以其用量少、效率高、最优pH值范围比较宽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无机絮凝剂的处理速度快,装置比盐析法小型化,但药剂较贵,污泥生成量多;

  对含油污水处理采用电絮凝除油法,是以金属铝或铁作阳极电解处理含油污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机械加工工业中冷却润滑液在化学絮凝后的二级处理,该种电絮凝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浮渣量相对较少等优点,但是它存在阳极金属消耗量大、需要大量盐类作辅助药剂,耗电量高,运行费用较高等缺点;

  以及,采用粗粒化法来处理含油污水,无需外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设备占地面积小,且基建费用较低,前景较好;但是,其除油的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和量多少有关,有微量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抑制粗粒化床的效果,因而该方法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含油污水的除油会失效;而且,其处理后出水含量较高,所以常需再进行深度处理。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对含油污水的除油污效果好,处理过程中无需外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更符合环保需求,而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运行费用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式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污水池、处理水槽、吸油装置、废水管、循环回流管及水泵;

  其中,该吸油装置设置于处理水槽内,该吸油装置包括有第一传动辊轴、第二传动辊轴、输送带、电机及挤压辊轴,该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辊轴,该输送带传动于第一传动辊轴、第二传动辊轴之间,该输送带的外侧输送面上固定式设置有亲油疏水海绵层,该挤压辊轴适配于前述第二传动辊轴,且挤压辊轴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辊轴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亲油疏水海绵层的厚度;以及,所述挤压辊轴下方设置用于集油槽;

  前述废水管的出口朝向输送带上的亲油疏水海绵层设置,该循环回流管连通于处理水槽和污水池之间,该水泵设置于循环回流管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废水管的出口连接有污水喷嘴,以及,所述废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油槽连接有回收管,该回收管伸出处理水槽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处理水槽开设有净化水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污水池、处理水槽、吸油装置、废水管、循环回流管及水泵的设置,其污水池的废水流经亲油疏水海绵层,油污被吸附并运送至挤压辊轴处挤压收集至集油槽内,过滤水落入处理水槽内,经循环回流管返回至污水池内,这样反复循环污水直到污水被处理干净,该处理系统对含油污水的除油污效果好,处理过程中无需外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更符合环保需求,而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运行费用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