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3-31 21:34:24

  申请日2017.11.25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腔、下水管、截留腔、滤网板和分离斗,所述过滤腔上下对称设有上进水管和下水管,过滤腔正面设有螺纹盖,螺纹盖中部设有转轴,转轴外围设有滤网扇叶,下水管内壁设有截留腔,截留腔下端设有盲孔、滑动杆和滤网板,下水管两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设有球腔、金属球、支撑垫板和伸缩连杆,支撑杆之间设有分离斗和排水管。本发明能够双重过滤杂质,并可以在分离斗中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并分别收集;滤网扇叶和滤网板均能够取出进行清洁,下水管两侧设有支撑杆通过末端的支撑垫板与伸缩连杆稳定支撑装置。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腔(1)、下水管(3)、截留腔(5)、滤网板(6)和分离斗(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正面开口且内壁端口攻有螺纹,所述过滤腔(1)上端连接设置有上进水管(2),所述过滤腔(1)下端连接设置有下水管(3),所述过滤腔(1)正面通过螺纹配合活动连接设置有螺纹盖(4),所述螺纹盖(4)边缘外围嵌入有密封圈,所述螺纹盖(4)正面焊接设置有U形把手(41),所述螺纹盖(4)中部径向转动连接设置有转轴(42),所述转轴(42)外围焊接设置有滤网扇叶(43),所述下水管(3)内壁焊接设置有截留腔(5),所述截留腔(5)下端两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盲孔(51),所述盲孔(51)内活动契合设置有滑动杆(52),所述滑动杆(52)上端和所述盲孔(51)内顶部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滑动杆(52)下端焊接设置有滤网板(6),所述滤网板(6)下端中部焊接设置有把手凸起(61),所述下水管(3)两侧下部对称焊接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球腔(71)呈圆球状且下端开放,所述支撑杆(7)下端中部嵌入设置有球腔(71),所述球腔(71)内活动契合设置有金属球(72),所述金属球(72)下端通过连杆焊接设置有支撑垫板(8),所述支撑垫板(8)下端刻有防滑纹路,所述支撑垫板(8)上端两侧和所述支撑杆(7)两侧下部之间连接设置有伸缩连杆(9),所述支撑杆(7)之间位于所述下水管(3)下方焊接设置有分离斗(10),所述分离斗(10)右侧上部水平连接有排油管,所述分离斗(10)下端连接设置有排水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为径向设置的圆柱状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2)沿所述过滤腔(1)轴心径向伸入且末端和所述过滤腔(1)内侧背面活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扇叶(43)环形分布有六组且边缘和所述过滤腔(1)内壁活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腔(5)上端内壁呈倒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板(6)和所述下水管(3)内壁滑动契合,所述滤网板(6)位于所述下水管(3)内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呈“L”形垂直向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杆(9)由通过弹簧连接的套筒和金属杆组成,所述伸缩连杆(9)下端和所述支撑垫板(8)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连杆(9)上端和所述支撑杆(7)侧壁之间转动连接。

  说明书

  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污水处理及回用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污水回用是将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通过生物降解反应器等设备处理之后,将其用于绿化、冲洗、补充观赏水体等非饮用目的。近年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居民生活用水、工厂、工业用水的污染在逐步加剧,对于污水的处理非常关键重要。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污水越来越多,这些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就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这些生活污水中可能存在有毛发、污水以及少量的其它污垢,排放中容易造成堵塞;生活污水处理中,因杂质处理容易堵塞影响到加工持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生活污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腔、下水管、截留腔、滤网板和分离斗,所述过滤腔正面开口且内壁端口攻有螺纹,所述过滤腔上端连接设置有上进水管,所述过滤腔下端连接设置有下水管,所述过滤腔正面通过螺纹配合活动连接设置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边缘外围嵌入有密封圈,所述螺纹盖正面焊接设置有U形把手,所述螺纹盖中部径向转动连接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围焊接设置有滤网扇叶,所述下水管内壁焊接设置有截留腔,所述截留腔下端两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活动契合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端和所述盲孔内顶部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滑动杆下端焊接设置有滤网板,所述滤网板下端中部焊接设置有把手凸起,所述下水管两侧下部对称焊接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中部嵌入设置有球腔,所述球腔呈圆球状且下端开放,所述球腔内活动契合设置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下端通过连杆焊接设置有支撑垫板,所述支撑垫板下端刻有防滑纹路,所述支撑垫板上端两侧和所述支撑杆两侧下部之间连接设置有伸缩连杆,所述支撑杆之间位于所述下水管下方焊接设置有分离斗,所述分离斗右侧上部水平连接有排油管,所述分离斗下端连接设置有排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腔为径向设置的圆柱状腔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沿所述过滤腔轴心径向伸入且末端和所述过滤腔内侧背面活动贴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扇叶环形分布有六组且边缘和所述过滤腔内壁活动贴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截留腔上端内壁呈倒圆台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板和所述下水管内壁滑动契合,所述滤网板位于所述下水管内底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呈“L”形垂直向下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连杆由通过弹簧连接的套筒和金属杆组成,所述伸缩连杆下端和所述支撑垫板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连杆上端和所述支撑杆侧壁之间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污水通过上进水管倒入过滤腔中,水流通过滤网扇叶初步过滤,随着水体中的杂质在滤网扇叶上附着增多,水流通过效率降低,水流就会带动滤网扇叶通过转轴在过滤腔内转动,从而能够持续保持过滤效果,过滤效果更加稳定;长期使用后,通过U形把手带动螺纹盖从过滤腔上拧下可以对滤网扇叶进行维护清理,便于循环使用;水流通过滤网扇叶的过滤后进入下水管内,并通过截留腔后从滤网板再次过滤,随着滤网板上杂质逐渐增多,水流带动滤网板通过滑动杆和盲孔的滑动配合向下运动,滤网板向下从下水管下端伸出后,便于对滤网板进行清理,从而继续保持精细过滤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把手凸起带动滤网板向下伸出下水管,从而手动进行清洁;水流经过滤网扇叶和滤网板的双重过滤后落入分离斗中,通过分离斗上的排油管能够将水体中的油体分离抽出,再通过排水管可以排出经过过滤的水体,这样可以简单的进行油水分离,减少污水排放时对环境的污染;底部的支撑垫板能够通过支撑杆支撑过滤腔、上进水管和下水管,支撑垫板能够通过金属球在球腔中转动,转动时伸缩连杆相对转动并进行压缩和拉伸从而可以将支撑垫板和金属球稳定在支撑杆下方,这样的设计可以稳定的支撑装置并可以在地面不平时通过支撑垫板的转动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