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

发布时间:2018-3-19 10:19:42

  申请日2016.01.30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反应器主体部分由内外两个圆柱形有机玻璃制成,包括以下四个区:其中由内部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构成混凝区,外部圆柱形有机玻璃内壁与内圆柱形有机玻璃外壁间构成流化区、流化区下方通过隔板分离成沉降区、流化区上方通过分离斜板分离成分离区。本发明具有集成作用,将常规的一级、二级处理强化在一个处理单元中进行, 混凝强化培养好氧颗粒污比常规的SBR可以缩短10天以上,连续培养可以规模化生产好氧颗粒污泥,利用连续流混凝气提流化床反应一方面可实现连续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同时实现良好污水处理效果,节约用地、节省能源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反应器主体部分由内外两个圆柱形有机玻璃制成,包括以下四个区:其中由内部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构成混凝区(13),外部圆柱形有机玻璃内壁与内圆柱形有机玻璃外壁间构成流化区(14)、流化区(14)下方通过隔板(20)分离成沉降区(15)、流化区(14)上方通过分离斜板(17)分离成分离区(16);

  混凝区(13):由内部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构成,具有污水和絮凝剂入口(4,5),在混凝区(13)内有搅拌棒(6),其底部可与流化区连通;

  流化区(14):流化区(14)设于混凝区(13)外周内圆柱形有机玻璃外壁与外圆柱形有机玻璃内壁间,其内设有隔板(20),混凝区(13)形成的原核在水流及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其底部隔板(20)及曝气头(9)的曝气推动力下可进入到流化区(14),而隔板(20)将流化区(14)与沉降区(15)隔离开;

  沉降区(15):设于流化区(14)和混凝区(13)的下部,其设有曝气部件以对污水进行曝气,所述的隔板(20)将流化区(14)与沉降区(15)隔离开,在流化状态下好氧颗粒污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增加,当其质量超过流化托力时,产生沉降而从流化区(14)进入沉降区(15),沉降区(15)内设有排泥口(19),过多的污泥沉降可以通过排泥口(19)排出;

  分离区(16),其设于流化区(14)上部,连续培养及经流化区(14)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分离斜板(17)进入分离区(16),经分离区(16)上部的排水口(18)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流量计(2)和恒流泵(3),污水通过流量计(2)和恒流泵(3)而从入口(4)进入混凝区(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DO测定计(10)和温度计(11),可测定混凝区(13)内的DO值和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流化区(14)设有压差计,以测定流化区(14)内的压力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部件包括空气泵(7)和气体流量计(8),并通过曝气头(9)对污水进行曝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15)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曝气头(9)位于其上部,底端为排泥口(19)。

  7.利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污水和絮凝剂分别从入口(4,5)进入混凝区(13),在搅拌棒(6)的控制下形成合理的二次流场,絮凝剂利用污水中原有的活性污泥在二次流场下进行混凝,产生原始的混凝颗粒,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原核;

  (2)形成的原核在水流及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流化区(14),在隔板(20)、曝气头(9)及水流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水力剪切作用,对污泥原核进行剪切,并控制达到流化状态;

  (3)在流化状态下好氧颗粒污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增加,当其质量超过流化托力时,产生沉降入沉降区(15),达到好氧颗粒污泥持续更新的目的,过多的污泥沉降可以通过排泥口19排出;

  (4)连续培养及经流化床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分离斜板(17)进入分离区(16),经排水口(18)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絮凝剂为PMA,按6mg/L加入,搅拌棒(6)搅拌速度10r/min。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化区(14)中的流化高度为600mm,在隔板(20)、曝气量为7L/min及水流上升流速为2.5m/h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向上的水力剪切作用,对污泥原核进行剪切,并控制达到流化状态,达到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与污水处理的目的。

  说明书

  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91年Mishima等[1]第一次报道了利用连续流AUSB反应器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成为一项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相较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降低了近80%的工程用地及30%的能源损耗。

  研究者从反应器的运行条件、物理化学角度和微生物角度对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进行解释。

  从微生物学的角度研究者们也提出了几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假想模型,但不论哪种假说,均表明微生物是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首要条件。一般认为,接种污泥中大量存在的丝状菌形成最初的颗粒污泥骨架,此后其他微生物以其为载体实现富集形成菌团。较高的水力环境以及有机负荷可有效增强微生物絮凝性能最终实现颗粒化

  颗粒内部传质阻力与污泥颗粒粒径大小呈正相关。水相中强剪切力有助于对颗粒污泥粒径实现控制,防止形成粒径过大的颗粒,促使底物在颗粒内部更好的扩散,微生物在颗粒内部得到增值,形成结构致密的颗粒结构。

  从物理化学角度来看,为了加快污泥的颗粒化进程,一些研究者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中投加絮凝细菌、具有混凝性能的金属离子如钙、镁等,并通过强化混凝作用加快颗粒化进程。

  目前,好氧颗粒污的培养主要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培养,不具备连续功能,人工配制的污水培养好好氧颗粒污形成最快的为14-28天[2],或有通过混凝强化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如宋雪松等[3-5]利用PAC强化SBR培养8天见到了好氧颗粒污泥,易诚[6,7]利用PAM及二次流强化混凝SBR培养4天见到了好氧颗粒污泥。或有连续流培的研究如吉林大学周丹丹等[8-12]利用连续流气提式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CAFB)4-5天见到好氧颗粒污泥。未见有连续流混凝强化与气提流化相结合的相关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