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4 15:51:38

  申请日2016.09.26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32; C02F1/52; C02F101/20; C02F3/28; C02F3/12; C02F101/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制品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道、调节池、混凝沉淀池、IC、CASS、二次沉淀池、出水管道、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沼气室、板框压滤机、污泥外运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调节池、混凝沉淀池、IC、CASS、二次沉淀池、出水管道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混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消化池都与污泥浓缩池连通,所述沼气室与IC、污泥消化池管道连同;板框压滤机与调节池、污泥消化池、污泥外运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其出水的可生化性较好,水质良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解决了目前豆制品废水处理的困境,且处理成本低廉,运行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遍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豆制品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道、调节池、混凝沉淀池、IC、CASS、二次沉淀池、出水管道、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沼气室、板框压滤机、污泥外运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调节池、混凝沉淀池、IC、CASS、二次沉淀池、出水管道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混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消化池都与污泥浓缩池连通,所述沼气室与IC、污泥消化池管道连同;板框压滤机与调节池、污泥消化池、污泥外运管道连通。

  说明书

  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豆制品因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在中国的食品市场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的豆制品种类丰富,主要有以大豆为原料的大豆食品如豆腐,豆浆,腐竹等,还有以其他杂豆为原料的如腐乳、豆豉等。然而在豆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加工1吨的大豆可产生10吨左右的废水,COD可高达15000 mg/L,BOD可达8000 mg/L,悬浮物(SS)高达1500 mg/L,同时氨氮、和总磷的含量也较高。现有的处理工艺主要采用厌氧法作为豆制品废水的主要处理单元,即水解酸化-厌氧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例如,公告号CN2031126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豆制品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通过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生物同步降解池等对豆制品废水进行处理;公告号CN2040797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其主要通过气浮池、水解酸化、UASB、生物接触氧化池,MBR池等对豆制品废水进行处理;这些生化处理装置存在着缺陷:一方面,来自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水含有高浓度的SS会引起管道堵塞,同时也影响了有机污染物在反应器中的传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废水中的COD和BOD含量较高,其在水解酸化和厌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而引起反应器的酸化,导致反应器的pH降低,进而抑制生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的作用,降低了处理效果。因而,采用常规的生化法处理系统进行豆制品废水的处理,存在着管道堵塞、反应器酸化,COD去除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豆制品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传质作用低、反应器酸化而引起的COD去除效率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金属离子混凝—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的处理系统,利用金属钙离子的电中和作用实现对SS的高效去除,通过高负荷IC反应器实现对废水在反应器内部的分步处理,最后通过CASS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豆制品废水的处理系统,所述豆制品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道、调节池、混凝沉淀池、IC、CASS、二次沉淀池、出水管道、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沼气室、板框压滤机、污泥外运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调节池、混凝沉淀池、IC、CASS、二次沉淀池、出水管道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混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消化池都与污泥浓缩池连通,所述沼气室与IC、污泥消化池管道连同;板框压滤机与调节池、污泥消化池、污泥外运管道连通。

  上述的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豆制品废水通过进水管道首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再通过提升泵进入混凝沉淀池;所述的混凝沉淀池中投加钙离子和聚丙烯酰胺,可去除水中大部分的SS和由SS产生的COD,以保证后续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上述的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所述IC可将混凝沉淀池出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厌氧消化为小分子化合物,降低废水中COD、BOD的含量,并使小分子化合物甲烷化,产生的沼气通过气体收集管道接入沼气室以回收能源;

  上述的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所述CASS对IC的出水进行好氧处理,进一步将占大部分COD的小分子有机酸醇类化合物矿化成CO2和H2O;

  上述的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所述CASS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出水达标,通过出水管道排放;所述分离的污泥,按照运行情况污泥部分回流到IC和CASS中以保证污泥浓度,产生的剩余污泥和絮凝污泥一并流入污泥浓缩池中;所述的剩余污泥经过浓缩、沉淀后,污水送入集水调节池中重新处理,所述的污泥送入污泥消化池厌氧消化和脱水后,由污泥外运管道运出,污水回流至集水调节池中重新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处采用金属离子混凝—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的系统对豆制品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有效的消除了传统豆制品废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传质作用低、反应器酸化的缺陷。将金属离子混凝设置在系统前端,可利用钙离子的电中和作用破坏废水中胶体的ζ电位,再利用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形成较大的絮状体以去除大部分的SS,出水澄清透明;利用高负荷IC反应器实现对废水中在反应器内部的分步处理,有效的避免的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提高产甲烷作用;利用CASS对IC反应器出水实现反应器内部的混合液回流,分担了反应器前端微生物的负荷,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