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发布时间:2018-1-15 9:55:12

  申请日2016.10.27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种植层、回填土层、微生物填料层以及防止微生物填料渗漏的防渗层,所述微生物填料层与回填土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污水自表层向下垂直渗滤,在向下流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对废水中的好氧有机物的处理能力和硝化能力较强,该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的处理效率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种植层、回填土层、微生物填料层以及防止微生物填料渗漏的防渗层,所述微生物填料层与回填土层之间设置隔离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内设置有将水排至集水井的溢流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层上设置有布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填料层为火山岩碎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岩碎石的粒径为3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土工布。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层为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种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种植、吸收氮多的植物与吸收磷多的植物搭配种植、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搭配种植中的一种或几种。

  说明书

  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它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处理生活污水,保护生态环境。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由湿地生态系统和输配水系统构成。其中湿地生态系统一般由生物载体填料和生物载体填料上培植的水生植物和附着微生物构成;输配水系统决定着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方式,负责向湿地生态系统中输运污水。污水中含碳、氮、磷等元素的有机污染物会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微生物代谢生长的营养物被吸收或降解;湿地生态系统运行所需的氧也是通过输配水系统输运到植物根系和生物载体表面。但由于其结构特点、运行方式和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其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现有的人工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处理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为垂直流型,不需要任何污泥处理设备,污水自表层向下垂直渗滤,在向下流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对废水中的好氧有机物的处理能力和硝化能力较强,该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的处理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种植层、回填土层、微生物填料层以及防止微生物填料渗漏的防渗层,所述微生物填料层与回填土层之间设置隔离层;

  进一步,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内设置有将水排至集水井的溢流管道;

  进一步,所述植物种植层上设置有布水装置;

  进一步,所述微生物填料层为火山岩碎石;

  进一步,所述火山岩碎石的粒径为30-50mm;

  进一步,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

  进一步,所述隔离层为土工布;

  进一步,所述植物种植层为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种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种植、吸收氮多的植物与吸收磷多的植物搭配种植、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搭配种植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深度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为垂直流型,污水自表层向下垂直渗滤,在向下流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对废水中的好氧有机物的处理能力和硝化能力较强,该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的处理效率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