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8-1-13 16:07:13

  申请日2016.11.03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污水通过跌水拔风自然充氧,跌水板上铺挂软性填料或者组合填料,有机物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得以降解。装置主要包括:跌水池、拔风管、沉淀池。在进水口处进水管由单管分为双管,进水等分为两股水流同时进水。跌水池内部空腔为长方体,跌水池内从上至下依次交替设有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跌水板的左右两侧外沿处设有锯齿形溢水堰,相邻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上表面之间的跌水距离大于等于10cm。跌水池外部设有拔风管,拔风管的上开口端比跌水池上端至少高0.5m,拔风口设在跌水池最下部双板跌水板或单板跌水板的下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跌水池、拔风管、沉淀池;

  跌水池内部的空腔为长方体,于跌水池内部空腔从上至下依次交替设有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双板跌水板的数量为2组或3组以上,单板跌水板的数量为1块或2块以上;

  双板跌水板为于跌水池左右两侧内壁面相对设置的二块平板,二块平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跌水池内壁面相贴接,左侧平板的左端与跌水池左侧内壁面相贴接,左侧平板的右侧上表面设有溢水堰,右侧平板的右端与跌水池右侧内壁面相贴接,右侧平板的左侧上表面设有溢水堰;

  单板跌水板为一平板,单板跌水板的左右二端与跌水池左右两侧内壁面间均留有空隙,单板跌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跌水池内壁面相贴接;于单板跌水板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均分别设有溢水堰;

  双板跌水板于位于其下方相邻单板跌水板上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双板跌水板中右侧平板的左端投影和左侧平板的右端投影均位于其下方相邻单板跌水板左右两侧的溢水堰之间;

  单板跌水板于位于其下方相邻双板跌水板上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单板跌水板左端的投影位于其下方相邻双板跌水板中左侧平板上溢水堰的左侧,单板跌水板右端的投影位于其下方相邻双板跌水板中右侧平板上溢水堰的右侧;

  跌水池上部设有污水进口、底部设有污水出口、下部侧壁面上设有拔风口,拔风口与位于跌水池外部的、作为拔风管的管道一开口端相连,管道的另一开口端位于跌水池上端所在平面上方,污水出口与沉淀池相连通,于沉淀池上部设有排水口,污水经跌水池处理后流入沉淀池,然后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跌水池的污水进口设有的进水管由单管分为双管,进水等分为两股水流同时进水,双管的出口分别位于跌水池中最上方的双板跌水板的左侧平板溢水堰的左侧上方和右侧平板溢水堰的右侧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跌水池是长方体的池体,池内的跌水板从上至下为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依次交替,双板跌水板分别由装置于池体左右两侧壁面向内铺设的二块平板构成,单板跌水板由装置于池体竖向中心线位向左右两侧铺设的一块平板构成,溢水堰设置于跌水板的左右两侧外沿处,即左侧平板的右端外沿处设有溢水堰,右侧平板的左端外沿处设有溢水堰,单板跌水板的左右两端外沿处设有溢水堰,双板跌水板的 外沿与单板跌水板的外沿于水平面上投影重叠宽度大于等于3cm。

  4.如权利要求书1或3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堰为锯齿形溢水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跌水池内的跌水板,从上至下分别称为一级跌水、二级跌水、三级跌水,以此类推,为保证跌水效果,至少设置三级跌水,相邻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上表面之间的跌水距离大于等于10c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平板溢水堰的左侧、右侧平板溢水堰的右侧、以及单板跌水板的左右溢水堰之间的跌水板上铺挂软性填料或者组合填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铺挂填料的跌水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填料的圆柱形凸起形状的固定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跌水池外部设有拔风管,拔风管的上开口端比跌水池上端至少高0.5m,拔风口设在跌水池最下部双板跌水板或单板跌水板的下方,通过拔风口与跌水池内部形成空气流动。

  说明书

  一种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适用于农村地区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存在运行维护资金保障困难的问题,要求污水处理工艺能够做到低能耗、低运行成本、管理简单等。跌水拔风自然充氧工艺是通过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空气流动性,利用空气中的氧分压与水中溶解氧浓度对应的氧平衡压强之间的差值作为推动力来进行水体自行充氧,无需借助机械曝气。在跌水板上铺挂已挂膜的软性或组合填料,污水在跌水拔风充氧的同时,所含有机物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得以降解。装置投资少、能耗低,可以单独进行污水处理,也可以作为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的前处理组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跌水拔风自然充氧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在自然充氧的同时,有机物得以降解。

  本装置主要包括:跌水池、拔风管、沉淀池;

  跌水池内部的空腔为长方体,于跌水池内部空腔从上至下依次交替设有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双板跌水板的数量为2组或3组以上,单板跌水板的数量为1块或2块以上;

  双板跌水板为于跌水池左右两侧内壁面相对设置的二块平板,二块平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跌水池内壁面相贴接,左侧平板的左端与跌水池左侧内壁面相贴接,左侧平板的右侧上表面设有溢水堰,右侧平板的右端与跌水池右侧内壁面相贴接,右侧平板的左侧上表面设有溢水堰;

  单板跌水板为一平板,单板跌水板的左右二端与跌水池左右两侧内壁面间均留有空隙,单板跌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跌水池内壁面相贴接;于单板跌水板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均分别设有溢水堰;

  双板跌水板于位于其下方相邻单板跌水板上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双板跌水板中右侧平板的左端投影和左侧平板的右端投影均位于其下方相邻单板跌水板左右两侧的溢水堰之间;

  单板跌水板于位于其下方相邻双板跌水板上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单板跌水板左端的投影位于其下方相邻双板跌水板中左侧平板上溢水堰的左侧,单板跌水板右端的投影位于其下方相邻双板跌水板中右侧平板上溢水堰的右侧;

  跌水池上部设有污水进口、底部设有污水出口、下部侧壁面上设有拔风口,拔风口与位于跌水池外部的、作为拔风管的管道一开口端相连,管道的另一开口端位于跌水池上端所在平面上方,污水出口与沉淀池相连通,于沉淀池上部设有排水口,污水经跌水池处理后流入沉淀池,然后排放。

  在进水口处进水管由单管分为双管,进水等分为两股水流同时进水;

  跌水池内部的空腔为长方体,跌水池内从上至下依次交替设有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双板跌水板分别由装置于池体左右两侧壁面向内铺设的二块平板构成,单板跌水板由装置于池体竖向中心线位向左右两侧铺设的一块平板构成,溢水堰设置于跌水板的左右两侧外沿处,双板跌水板的外沿与单板跌水板的外沿于水平面上投影重叠宽度大于等于3cm;

  溢水堰也可称之为溢流堰;

  跌水池内的跌水板,从上至下分别称为一级跌水、二级跌水、三级跌水,以此类推,为保证跌水效果,至少设置三级跌水,相邻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上表面之间的跌水距离大于等于10cm;

  跌水板上铺挂软性填料或者组合填料,于跌水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填料的圆柱形凸起形状的固定柱;

  跌水池外部设有拔风管,拔风管的上开口端比跌水池上端至少高0.5m,拔风口设在跌水池最下部双板跌水板或单板跌水板的下方,通过拔风口与跌水池内部形成空气流动。

  本装置通过设置在跌水池内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的双板跌水板和单板跌水板,以及跌水池外部的拔风管,保证水流在跌落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提高空气流动性,实现污水的自然充氧;与此同时通过在跌水板上铺挂软性或组合填料,污水停留在跌水板时与铺挂在跌水板上的填料接触,有机物被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污水自然充氧与有机物降解的同时进行,运行管理简单、能耗低、可作为污水处理工艺直接应用,也可作为其他处理工艺的前处理,适于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