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18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IPC分类号C02F1/00; C02F1/28; C02F103/10
摘要
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所述人工渗滤池从上到下包括保护层、渗滤层、承托层及集水层,所述集水层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人工渗滤池外侧设置有与集水层连接的竖直排管;所述人工渗滤池中部设制有贯穿各层的竖井,竖井底部通过阀门与集水层连接。本实用新型对页岩气废水中的SS固体悬浮物浓度进行多层物理吸附滤除,有效降低了污水中的大颗粒絮凝物浓度,从而为后续处理设备降低了重污染负荷,通过设置竖井缩短了设备检修和清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渗滤池从上到下包括保护层、渗滤层、承托层及集水层,所述集水层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人工渗滤池外侧设置有与集水层连接的竖直排管;所述人工渗滤池中部设制有贯穿各层的竖井,竖井底部通过阀门与集水层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层包括5个过滤层,5个过滤层分别为细砂和中砂层、粗砂层、米石层、豆石层、拳头石层,各层平均粒径分别为0.5-1毫米,1-3毫米,3-10毫米,10-30毫米,30-80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为位于拳头石层下方的支撑格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其特征在于,各个过滤层厚度一致,所述保护层、过滤层和集水层的高度比为1: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喷嘴末端设置有可旋转的喷头,集水层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潜水泵安装在滑轨上。
说明书
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页岩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技术和多层压裂技术、清水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成分,但在采用聚合物驱油或压裂时,采出水或压裂返排液就含有大量聚合物,大幅度提高了废水的粘度,细小的油滴被大量高分子聚合物夹杂囊裹,形成大量絮凝固状物,难以大量快速的消除清理并达到排放或重复使用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对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废水进行有效排污去污处理,使其达到回收利用或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
本实用新型所述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所述人工渗滤池从上到下包括保护层、渗滤层、承托层及集水层,所述集水层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人工渗滤池外侧设置有与集水层连接的竖直排管;所述人工渗滤池中部设制有贯穿各层的竖井,竖井底部通过阀门与集水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渗滤层包括5个过滤层,5个过滤层分别为细砂和中砂层、粗砂层、米石层、豆石层、拳头石层,各层平均粒径分别为0.5-1毫米,1-3毫米,3-10毫米,10-30毫米,30-8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层为位于拳头石层下方的支撑格栅。
进一步的,各个过滤层厚度一致,所述保护层、过滤层和集水层的高度比为1:1:2。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喷嘴末端设置有可旋转的喷头,集水层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潜水泵安装在滑轨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页岩气废水处理用人工渗滤池,对页岩气废水中的SS固体悬浮物浓度进行多层物理吸附滤除,有效降低了污水中的大颗粒絮凝物浓度,从而为后续处理设备降低了重污染负荷, 通过设置竖井缩短了设备检修和清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