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16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包括:池体,内部设有若干隔板,将该池体内从进水方向至出水方向依次分割为不少于八个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各污水处理单元构成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消毒区;加药单元,设在沉淀消毒区内;沉淀消毒区内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污泥斗;厌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于沉淀消毒区的污泥斗与厌氧缺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间;好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于沉淀消毒区的污泥斗与好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间;混合液回流管,连接于好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与厌氧缺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间;三条回流供气管,分别与三个回流管末端连接;曝气装置,设在好氧区内。该系统能提高整个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内部设有若干隔板,将该池体内从进水方向至出水方向依次分割为不少于八个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其中第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进水管,最后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出水管;
按进水至出水方向从前至后各污水处理单元依次构成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消毒区;其中,所述厌氧缺氧区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三个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沉淀消毒区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三个污水处理单元;
加药单元,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内;
所述沉淀消毒区内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污泥斗,分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两个间隔的污水处理单元内;
厌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污泥斗与所述厌氧缺氧区的最前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好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污泥斗与所述好氧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混合液回流管,连接在所述好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与所述厌氧缺氧区的最后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三条回流供气管,分别与厌氧区污泥回流管、好氧区污泥回流管和混合液回流管连接;
曝气装置,设在所述好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部由设置的若干隔板分割为不少于十个依次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其中,按进水向出水方向从前至后前三个依次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构成厌氧缺氧区,厌氧缺氧区后面的三个依次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构成好氧区,好氧区后面剩余的污水处理单元构成沉淀消毒区;
所述加药单元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倒数第二个污水处理单元内;
所述沉淀消毒区内分别设置两个污泥斗,其中,第二污泥斗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最后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内,第一污泥斗设在与最后一个污水处理单元间隔一个污水处理单元的前一污水处理单元内;
厌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第一污泥斗与所述厌氧缺氧区最前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好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第一污泥斗与所述好氧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混合液回流管,连接在所述好氧区最后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与所述厌氧缺氧区最后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三条回流供气管,分别与厌氧区污泥回流管、好氧区污泥回流管和混合液回流管连接;
曝气装置包括三路曝气供气管路,分设在所述好氧区的三个污水处理单元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单元包括:
加药管、供气管路、搅拌叶轮及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有出药口,该壳体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内;
所述搅拌叶轮设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加药管与所述壳体内连通;
所述供气管路连接至所述壳体内,该供气管路的出气口侧面具有侧向凹陷缺口,所述侧向凹陷缺口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搅拌叶轮的叶轮扇片,能供气造成浮力差驱动搅拌叶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供气管路均为间歇曝气,曝气供气管路与回流供气管的供气量比为3:1~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部设置的若干隔板均采用高强度塑料隔板或混泥土壁,相邻污水处理单元的连通口设在隔板的中间部位或设在隔板两端外。
说明书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环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随着废水排放总量的增加,化肥、合成洗涤剂及农药的广泛使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氮、磷元素污染日趋严重。研究表明,目前我国66%以上的湖泊、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的水平,其中重富营养和超富营养的占22%,使得富营养化成为我国湖泊目前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但是常规的生化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污水的BOD5和SS,对污水中同时存在的N,P等营养物只能去除 10%~20%。与此同时,国家为了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氮、磷的排放标准日趋紧缩,这对常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处理工艺里脱氮除磷效果较好的典型代表有A/O,A2/O,UCT,五段Bardenpho,Phostrip等。但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着诸多弊端,工艺的革新多从工程的角度改变参数,对系统内生物因素的深入研究相对匮乏,未能从微生物的角度调控工艺。A2/O工艺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同时高效去除氮、磷。曝气生物池模块化设计灵活、占地面积小、硝化效果稳定,但曝气生物池也存在工作周期短、反冲洗频率高、容易发生堵塞现象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能提高整个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包括:
池体,内部设有若干隔板,将该池体内从进水方向至出水方向依次分割为不少于八个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其中第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进水管,最后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出水管;
按进水至出水方向从前至后各污水处理单元依次构成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消毒区;其中,所述厌氧缺氧区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三个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沉淀消毒区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三个污水处理单元;
加药单元,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内;
所述沉淀消毒区内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污泥斗,分设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两个间隔的污水处理单元内;
厌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污泥斗与所述厌氧缺氧区的最前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好氧区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所述沉淀消毒区的污泥斗与所述好氧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混合液回流管,连接在所述好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与所述厌氧缺氧区的最后端的污水处理单元之间;
三条回流供气管,分别与厌氧区污泥回流管、好氧区污泥回流管和混合液回流管连接;
曝气装置,设在所述好氧区的污水处理单元内。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通过在池体内分隔多个连通的污水处理单元构成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消毒区,并按特定方式在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消毒区之间设置多条回流管路以及在好氧区设置曝气装置,可根据污水进出水水质特点,通过曝气供气管路选择和曝气量的控制调节污水处理单元的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使各污水处理单元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处理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经回流供气管路与各回流管连接可以气提方式进行回流,省去了污泥回流泵,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动力消耗,运行中可按需对污水处理单元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参数进行调节,创造了各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聚磷菌以及其它微生物的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在提高整个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强化脱氮除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