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7 13:31:32

  申请日2016.12.13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仓,污水处理仓包括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等功能区,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设置有组合填料,厌氧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缺氧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管,本实用新型创造性改良了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改善了曝气系统及出水系统,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浓度,同时在二沉池的右侧壁上设有溢流消毒设施,具有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处理设备集成度高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仓(1),污水处理仓(1)的左侧连通连接有污水进管(2),其右侧连通连接有出水管(3),污水处理仓(1)从左至右分别依次通过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第四隔板(7)依次间隔分为初沉池(8)、厌氧池(9)、缺氧池(10)、好氧池(11)、二沉池(12),厌氧池(9)内设置有第一组合填料(13),缺氧池(10)内设置有第二组合填料(14)、好氧池(11)内设置有第三组合填料(15),初沉池(8)内纵向设有消能沉淀板(16),所述污水进管(2)与初沉池(8)位于消能沉淀板(16)左侧连通连接,第一隔板(4)的上端设有污水入口(17),第二隔板(5)的下端开设有过水孔(18),第三隔板(6)的上端开设有导流孔(19),第四隔板(7)的上端开设有出水孔(20),导流孔(19)通过导流管(21)将污水引导至好氧池(11)内第三组合填料(15)的左侧下部,好氧池(11)的底部设有曝气系统(22),好氧池(11)的底部右侧设有混合液回流泵(23),二沉池(12)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24),二沉池(12)的右侧壁上设有溢流消毒槽(251),所述出水管(3)与溢流消毒槽(251)连通连接,厌氧池(9)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26),污泥回流泵(24)通过管路与污泥回流管(26)连通连接,缺氧池(10)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管(27),混合液回流泵(23)通过管路与混合液回流管(27)连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4)的上端与初沉池(8)顶部之间开设有通气孔(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缺氧池(10)、好氧池(11)的顶部外分别连通连接有排气孔(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出水孔(20)与设置于二沉池(12)内的导流筒(29)连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溢流消毒槽(251)内设有消毒设施(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污水入口(17)连接有弯管(31),且弯管(31)位于初沉池(8)的一端水口朝下。

  说明书

  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村水环境是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是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冲厕、洗衣、洗浴、餐厨等。

  目前,微动力一体化设备运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如未设置带隔板的初沉池,导致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偏高,增加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负荷,还会容易引起提升泵堵塞或损坏;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系统中,厌氧、兼氧池体内部的污泥大量沉降在底部,导致池体中真正参与污水处理的活性微生物偏少,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一些同类型的一体化设备各池体间采用水泵提升抽送,直接增加了运行维护费用;一些污水处理设备中未设置二沉池或者设置了二沉池但沉淀效果很差,直接影响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另外一些污水经处理后未设置消毒处理设施,出水中的有害菌群超标,严重影响排放水质安全。

  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优化初沉池、二沉池、溢流消毒槽,创造性改良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改善曝气系统及出水系统,具有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处理设备集成度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对污水进行初沉处理、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二沉处理、消毒处理等系统性综合处理,同时改进了污泥/混合液回流系统,增加厌氧池和缺氧池中污泥浓度,最终提高系统污水处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仓,污水处理仓的左侧连通连接有污水进管,其右侧连通连接有出水管,污水处理仓从左至右分别依次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依次间隔分为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组合填料,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组合填料、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三组合填料,初沉池内纵向设有消能沉淀板,所述污水进水管与初沉池位于消能沉淀板左侧连通连接,第一隔板的上端设有污水入口,第二隔板的下端开设有过水孔,第三隔板的上端开设有导流孔,第四隔板的上端开设有出水孔,导流孔通过导流管将污水引导至好氧池内第三组合填料的左侧下部,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系统,好氧池的底部右侧设有混合液回流泵,二沉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二沉池的右侧壁上设有溢流消毒槽,所述出水管与溢流消毒槽连通连接,厌氧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泵通过管路与污泥回流管连通连接,缺氧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泵通过管路与混合液回流管连通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与初沉池顶部之间开设有通气孔。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缺氧池、好氧池的顶部外分别连通连接有排气孔。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出水孔与设置于二沉池内的导流筒连通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溢流消毒槽内设置有消毒设施。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污水入口连接有弯管,且弯管位于初沉池的一端水口朝下。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

  1、空间利用率高,无需增加额外构筑物,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

  2、新增带消能沉淀板的初沉池,减弱进水的冲击同时完成初步沉淀,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SS,减少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3、厌氧池/缺氧池底部安装回流管,在不需要额外增加动力的条件下,利用回流系统,充分搅动厌氧池/缺氧池底部沉降的污泥,使厌氧池/缺氧池中微生物与污水的充分接触并作用,提高活性污泥浓度,达到生化反应最佳状态;

  4、在溢流消毒槽内安装有消毒设施,能满足出水对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排放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