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14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IPC分类号C12N1/20; C12N1/16; C02F3/34; C12R1/38; C12R1/08; C12R1/645; C02F101/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属于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活性成分。将该复合菌剂按10~15%的接种量接种至油脂废水中37℃反应72h,可实现70%以上的油脂降解率。将本发明的菌剂接种至油脂废水中反应72h后,油脂降解率达96.8%,在1m3的中试放大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备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潜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为活性生物制品,其活性成分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将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分别培养至OD600=1.2~1.5,按照1:1.5~2:1.5~2的比例、10~15%的总接种量共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将培养基密封置于37℃,静置发酵3~5天;所述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50~70g/L、尿素10~15g/L、氯化钙0.5~1.5g/L、磷酸吡哆醛0.3~0.6g/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脂耶氏酵母为解脂耶氏酵母CGMCC 2.1405。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分别培养至OD600=1.2~1.5,按照1:1.5~2:1.5~2的比例、10~15%的总接种量共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将培养基密封置于37℃,静置发酵3~5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50~70g/L、尿素10~15g/L、氯化钙0.5~1.5g/L、磷酸吡哆醛0.3~0.6g/L。
6.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剂以5~10%体积比投入至污水中,35~37℃反应24~72h。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菌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属于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水污染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废水排量都很大。全国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的污染。油脂废水主要来源工业、农业、运输和生活废水排放。油脂覆盖在水体表面,阻断空气中的氧向水体扩散,从而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目前。处理油脂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主要是根据水和油互不相容,密度不同,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将两者分散,如重力分离法、粗粒化法、过滤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分解,对有用有机物质造成损失,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常用方法有化学破乳除油和化学氧化等。生物法处理油脂废水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将油脂水解成甘油、脂肪酸,最终分解氧化成水喝二氧化碳等产物。生物法处理废水中的油脂具有投入小,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菌剂,所述菌剂为活性生物制品,其活性成分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菌剂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将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分别培养至OD600=1.2~1.5,按照1:1.5~2:1.5~2的比例、10~15%体积比的总接种量共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将培养基密封置于37℃,静置发酵3~5天;所述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50~70g/L、尿素1.0%~1.5%、氯化钙0.5~1.5g/L、磷酸吡哆醛0.3~0.6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菌剂中的解脂耶氏酵母为解脂耶氏酵母CGMCC2.1405。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解脂耶氏酵母分别分别培养至OD600=1.2~1.5,按照1:1.5~2:1.5~2的比例、10~15%体积比的总接种量共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将培养基密封置于37℃,静置发酵3~5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50~70g/L、尿素10~15g/L、氯化钙0.5~1.5g/L、磷酸吡哆醛0.3~0.6g/L。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将所述的复合菌剂以5~10%体积比投入至污水中,35~37℃反应24~72h。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菌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菌剂,能够有效降解油脂废水中的油脂。将本发明的菌剂接种至油脂废水中反应72h后,油脂降解率达96.8%,在1m3的中试放大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备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