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吉林省水环境质量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4-6-7 11:51:18
  •     记者在吉林省2023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吉林省水环境质量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这一显著成就是如何达成的呢?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天华在会上详细阐释了背后的原因。他表示,吉林省以“两河一湖”为治理的重中之重,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治理工作,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治理策略,全方位推动了水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实现了向好的根本性转变。

        2023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围绕全省水质波动较大的42个重点断面,严格实行“第一时间掌握水质情况、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采取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处罚问责”的4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共采取会商、通报、督办、预警、提示等各类措施10余次,加密监测样本1080个,研判分析数据4032组,有效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

        2023年完成33座污水处理厂(站)扩能建设,新增处理能力34.75万吨/天、管网300余公里,74座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标准排放。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入实施入河排污口再排查再整治,已经排查出的5836个排口全部完成新一轮复核。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春季清河”“夏季攻势”“秋冬会战”系列专项行动,清理垃圾、畜禽粪便3.5万余吨。

        推动省内上下游、左右岸相关县市签订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根据断面水环境治理达标和改善情况,实行横向资金补偿、纵向资金奖励机制,使各市县区自觉融入到“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格局中来。2023年,落实全省42个市县区共实现上下游互相补偿1827万元,落实流域奖励资金2400万元,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共治的水生态治理模式已基本形成。

        去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共同推动《吉林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确定的水生态惠民利民、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用水保障能力、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水环境风险防范等5大方面重点任务的实施。截至目前,重点流域规划各项任务扎实推进,修复生态缓冲带486.15公里,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4.03平方公里,2条河流已实现恢复有水目标。(央广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淮南市排灌总站筑牢水旱灾害防线
  • 吉林省水环境质量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 德州首座综合型泵站主体完工
  • 浙江省先行先试加速水网建设
  • 衡水市区崇文路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接近尾声 6月底前主体完工
  • 嘉禾县创新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