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精制废水高效脱氮处理A/O工艺

发布时间:2023-1-17 10:31:24

味精生产废水主要指味精生产中发酵、提取、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COD高、氨氮高、悬浮固体高与盐分高的特点,是业内公认的难处理废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味精生产企业致力于废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中一级A的直排标准,其中TN排放限值为15mg/L,这远高于《味精行业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对TN排放的的要求(小于50mg/L),使得废水中TN达标成为新的研究难点。

A/O法是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生物脱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笔者以某味精精制废水处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该工程采用A/O工艺,调试成功至今,系统保持稳定运行,出水主要污染物均达到直排标准。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对A池与O池内的有机物与氮元素的降解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进一步阐明生化系统中的脱氮途径,以期明确A/O工艺高效脱氮的机理。

1、材料和方法

1.1 味精精制生产废水生物处理工程

笔者研究工程为山东济宁某味精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工程,废水主要来源于谷氨酸到味精的中和、脱色、浓缩和结晶等精制过程。该污水站设计流量为1500m3/d,设计进水水质COD1500mg/L,总凯氏氮(TKN)为130mg/L;硝化液回流比为4.0,污泥回流比为1.0;设计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排放标准。该工程采用A/O工艺,处理流程见图1

1.jpg

其中进水区有效容积为150m3,实现了进水与回流硝化液、回流二沉池污泥的充分混合;A池有效容积310m3,水流下进上出,有效保持了较高污泥浓度;O池有效容积3200m3;二沉池表面负荷为0.80m3/m2h),池型为辐流式,沉淀效果好,有效保障了生化系统的高污泥浓度。

1.2 A池污泥反硝化速率测定试验

采用批次试验对系统中的污泥进行反硝化速率测定。具体方法:在3000mL烧杯中加入1000mL系统进水与1000mL硝化回流液(O池末端混合液);缺氧状态下搅拌,每隔10min取样适量混合液样品,加硫酸酸化至pH小于2,高速离心,测定上清液中CODNO2--NNO3--NTKN的浓度。由于系统进水与硝化回流液混合后溶液所含NO3--N浓度较低,故在此基础上额外补充了10mg/LNO3--N以提高反硝化速率测定的准确性。

1.3 O池中污染物降解试验

为了考察污染物在O池中的降解过程,在O池中沿水流方向每隔10m设置1个取样点,分别标注0#1#2#3#4#5#6#7#8#取样点;并在二沉池出水处取样(9#取样点)。测定各取样点上清液中CODNO2--NNO3--NTKN的浓度,分析其降解过程。

1.4 分析测定方法

废水水质的CODNO2--NNO3--NTKNpH以及表征污泥性质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均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测定;污泥含氮量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2112005)测定。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味精精制生产废水中的氮主要源自含氮有机物所以实验均用TKN进行研究。

2、结果与讨论

2.1 味精精制生产废水生物处理装置运行效果

该工程自20135月投入运行以来,运行稳定,考察生产过程中100d运行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废水流量为(1270±335m3/d,原水COD为(1724±897mg/LTKN为(93.5±41.5mg/LpH8.5±2.4,处理系统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为(5.3±0.2g/L

进水水量水质波动很大,水量平均波动26.3%、平均COD波动52.0%、日COD负荷平均波动92%,但出水COD为(10.4±5.1mg/L,平均COD去除率为99.4%,处理效果好而且稳定;出水TKN为(0.6±0.4mg/L,平均TKN去除率为99.4%;出水TN为(7.2±1.5mg/LTN平均去除率为91.7%,说明系统不仅对氨氮、有机氮有极高的去除(硝化)作用,而且有很高的反硝化能力。

2.2 脱氮途径分析

对系统进行了30d的现场测定,包括进水流量、进出水水质、污泥浓度、污泥VSS/SS值、污泥含氮量、计算氮的去除总量、剩余污泥排放中氮的去除量。实验期间,为确保现场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将进水总污染负荷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统计30d的系统进出水数据可知,系统进水流量为(1400±45m3/dCOD为(1256±64mg/LTKN为(84.7±6.0mg/LNO2--NNO3--N未检出,故进水TN可用TKN代替;出水COD为(14±3mg/LTN为(7.4±1.9mg/L。通过计算可得,系统平均CODTN去除量分别为1739108.2kg/d

统计生化系统排泥数据得到:30d总计外运脱水污泥约9.6t,污泥含水率为84.5%±1.5%VSS/SS0.77±0.02,污泥含氮量为(54.6±1.1mgN/gVSS。测定期间系统污泥浓度变化不大,在表观污泥产率系数计算中基本可以忽略;系统出水SS小于5mg/L,也忽略其对污泥浓度的影响。经统计计算可得,平均剩余污泥产量为208.7kgVSS/d,表观污泥产率系数为0.12kgVSS/kgCOD,泥龄约100d

笔者研究中,认为该生化系统的脱氮总量M按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3个部分:(1A池中的脱氮总量记为M1;(2O池中的脱氮总量记为M2;(3)经剩余污泥排放的脱氮总量M3。其中系统M=M1+M2M3是被包含在M1M2中的,因缺氧状态与好氧状态污泥产率的差异导致无法区分。根据日均剩余污泥产量与污泥含氮量计算可得,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脱氮总量M311.4kg/d,约占TN去除总量的11%

2.3 ACOD与氮降解分析

系统进水、硝化回流液和污泥回流液在A池前进水区混合均匀,此阶段A池进水流量为(8400±270m3/d,混合后A池进水CODTKNNO3--N分别为(222±13)、(14.6±1.2)、(6.7±0.2mg/LA池出水CODTKNNO3--N分别为(125±11)、(13.9±1.2)、(0.2±0.1mg/L,进出水均未检出NO2--NCODTN平均去除量分别为806.460.9kg/d。由此可知A池中M160.9kg/d,约占系统TN去除总量的56%

A池出水NO3--N为(0.2±0.1mg/LNO2--N未检出,说明NO3--NA池中几乎实现了完全反硝化。A池有效容积310m3MLSS5.3g/L,可计算出污泥反硝化速率为1.86mgN/gSSh)。

为了进一步了解污泥反硝化活性,采用1.2所述的方法对A池污泥最大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混合液初始CODNO3--NTKN分别为63814.1(含补充的10mg/LNO3--N)、43.3mg/LMLSS2.53g/LVSS/SS0.78,测定结果见图2

2.jpg

由图2可知,COD0~40min638mg/L降至505mg/L,平均降解速率为78.7mgCOD/gSSh),之后浓度变化不大,出水COD502mg/LNO3--N0~30min14.1mg/L呈线性下降至1.6mg/L,平均降解速率为12.7mgN/gVSSh),之后缓慢降至0.2mg/L并保持稳定,出水NO3--N0.2mg/L。在NO3--N下降的同时,NO2--N不断积累,30min时浓度上升至1.3mg/L,之后浓度迅速下降,出水NO2--N0.03mg/LTN0~40min57.4mg/L降至42.8mg/L。这说明,测试中,系统活性污泥最大反硝化速率(即0~30min阶段对应的为NO3--N快速下降阶段,此时反硝化不受碳源、NO3--N浓度限制,故又可称之为“反硝化活性”)为12.7mgN/gVSSh),而A池污泥实际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1.86mgN/gVSSh),是其活性的1/7。这是因为A池反硝化效率的发挥总是会受NO3--N或反硝化所需碳源的限制。

2.4 OCOD与氮的降解分析

前面的研究发现,还有相当大的部分TN去除是在O池内发生的。为此,对O池进出水CODTN进行测定与计算。

期间,进入O池流量为(8400±270m3/d,进入OCODTKNNO3--N分别为(125±11)、(13.9±1.2)、(0.2±0.1mg/L,二沉池出水CODTKNNO3--N分别为(14±3)、(0.4±0.2)、(8.1±0.2mg/L,进出水均未检出NO2--NCODTN去除总量平均分别为932.445.36kg/d。由此可知O池中脱氮总量M245.36kg/d,约占系统TN去除总量的44%

O池出水TN下降了5.6mg/L,且系统中有44%的氮在O池中通过反硝化去除,这应该是O池发生了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O池中TN去除的具体过程,采用1.3所述的方法对O池中污染物的降解过程进行测定。测定当日系统污泥浓度为5.3g/LVSS/SS0.78。测定结果见图3

3.jpg

由图3可知,0#取样点至1#取样点,COD128mg/L快速降解至66mg/L,平均降解速率为8.0mgCOD/gVSSh),1#取样点至3#取样点,COD66mg/L缓慢降至20mg/L并基本保持稳定,9#取样点COD15mg/L0#取样点至2#取样点,TKN14.1mg/L呈线性下降至1.6mg/L,平均降解速率为0.80mgN/gVSSh),之后缓慢降解至0.6mg/L并保持稳定。0#取样点至2#取样点,NO3--N0.2mg/L呈线性上升至7.5mg/L,之后小幅度上升并保持稳定,出水NO3--N8.0mg/LNO2--NO池中位于检出限(0.02mg/L)以下。0#取样点至3#取样点,TN14.3mg/L降至8.0mg/L,平均降解速率为0.24mgN/gVSSh),之后保持稳定,出水TN7.9mg/L,说明同时硝化反硝化主要发生在O池前端。这是因为反硝化进行所需的2个必要条件:NO3--N与碳源。事实上,由于A池反硝化效率极高,O池进水端几乎没有NO3--N;随着O池内硝化过程的发生,产生了NO3--N,同时具备充足的反硝化菌可利用的碳源,反硝化过程得以进行。而后NO3--N继续上升后,TN保持稳定,这是由于COD已基本降解结束,反硝化又受到有机碳源的限制。

O池内发生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现象,在抗生素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有同样的发现。另外,也有其他研究者作了相似的报道。

笔者所研究的系统TN去除率已高于90%,除了A池几乎实现了完全反硝化外,O池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约占TN去除总量的44%,说明O池前端发生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能使A/O工艺打破硝化液回流比的限制、进一步提高TN去除率。

3、总结

系统高效脱氮是由于A池污泥浓度高、污泥反硝化活性高以及O池前端发生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所致。系统通过A池反硝化与O池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分别占TN去除总量的56%44%O池前端发生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能使A/O工艺满足更高的脱氮要求。这个发现对于今后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施都具有意义。(来源:上海博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