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生物滤池技术

发布时间:2020-12-1 14:23:01

  一、技术概述

  工艺前端将农户现有的化粪池改造后或直接加以利用,用污水管收集后(经格栅)进入水解酸化池。然后泵提升至高效厌氧池,水自流至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单元,经生物、生态及物化处理后,出水由下部沟道,排放至人工湿地进行进一步强化处理,确保总氮、总磷去除效果,同时也确保冬季低温条件下的系统污水处理效率。

  二、技术优势

  复合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出水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三、适用范围

  农村生活污水中染物去除

  四、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蚯蚓生态滤池—复合人工湿地。具体如下:

  1、水解酸化池的来水为农户管网收集来的生活污水,具有混合、沉淀和消化的功能,经水解酸化作用后进入高效厌氧池单元,可有效去除污染物TN约10~15%,TP约2~10%,CODcr约22%,SS约98%以上,可达到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2、蚯蚓生态滤池由2个或多个塔层组成,每个塔层有30cm左右的以土壤为主的滤料层,是蚯蚓活动区域也是主要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区域,土壤层下是不同粒级、不同种类的填料,以砾石、砂石、煤渣为主。每个塔层下面布有均匀的出水孔,塔层与塔层之间有40cm左右的空间,在污水滴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补充有机质分解时所需的氧分。

  蚯蚓生态滤池在普通的生态滤池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蚯蚓的增加通气性、分解有机物等功能,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污水处理。蚯蚓在滤池内降解有机物,还可通过其砂囊研磨与肠道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及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促进C,N,P转化与矿化,但其主要功能为在土壤活动层内的机械疏松、消解,对滤床起物理清扫作用,防止土壤板结、堵塞。蚯蚓在滤池内的活动还能有效提高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活性,改变,促进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转化。

  3、复合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出水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比较适合于管理水平不高、水量及水质变化不大的城郊或乡村应用,同时人工湿地还具有对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的特点,因此作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的辅助技术,用来处理太湖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尾水。

  五、关键技术

  1、复合塔式生物滤池技术

  2、复合人工湿地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