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含油废水COD的处理-物理化学法

发布时间:2018-3-27 14:40:26

  餐饮废水中物理化学法有:斜管沉淀与混凝气浮法、絮凝法、水解-微滤法、铁-碳絮凝床法、混凝法、破乳法及粗粒化法等方法。厨房废水中的油份主要是动植物油,一般动植物油脂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5种:上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含油固体物等。对于不同的油份类型采用不同的去油工艺,这几种形态中最难以处理的是高浓度呈乳化状的油脂,对乳化状食用油脂 废水不能采用传统的上浮法和水力旋流法处理,超速离心法虽然能有效地分离乳化食用油脂废水中的油和水,但处理量有限,费用也较高。20世纪80年代后,粗粒化技术被引入到含动植物油脂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还开发了同时具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的高分子材料,由这类材料制成的粗粒化床,具有较高的聚油性能,大大提高了食用油脂废水的处理效果。几种典型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1)粗粒化法 粗粒化法是一项高效的油水分离技术,用W型和H型改性聚丙烯纤维作为粗粒化材料,均能有效处理乳化食用油脂废水,某些指标显示H型比W型具有更好的除油性能。用H型改性聚丙烯纤维作为粗粒化材料处理实际餐饮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粗粒化技术能有效降低餐饮废水中的含油量,并能大幅降低COD的浓度,采用粗粒化技术作为餐饮废水的预处理,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2)破乳技术 针对餐饮业含油废水中,由于洗涤剂的使用使得含油废水中的油呈乳化状,一般油水处理设备难以进行油水分离,必须将乳化油进行破乳处理。破乳技术主要是利用阳离子性的聚合硫酸铁降低阴离子性洗涤剂的表面活性,破坏乳化液油珠的水化膜,以及其双电层结构使油析出,再利用絮凝剂将油珠凝聚从水中分离出来,同时聚合硫酸铁呈酸性,使乳化液中的脂肪酸皂转化为不溶于水的脂肪酸,减少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增加了破乳效果。然后用腐植酸钠、聚丙烯酰胺助凝,将经破乳后的油进一步凝聚,利用重力原理使油水分离。

  (3)絮凝法 由于餐饮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以胶体形式存在,胶体本身既具有巨大的表面自由能、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又具有布朗运动的特性,从而颗粒间有较多碰撞的机会,似乎可以粘附聚合成大的颗粒,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但是由于同类的胶体微粒带着同性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也阻碍各胶粒的聚合。投加铝盐等无机盐后,发生金属离子水解和聚合反应过程,被吸附的带正电荷的多核络离子能够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使胶粒间最大排斥能降低,从而使胶粒脱稳。物理化学法主要是用来去除餐饮废水中油份。其中混凝气浮法具有占地面积较小,且设施简单的优点,但其处理效果随水质变化有较大波动,处理效率不高。

相关推荐